宁波三江,水系发达。
渡口,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有人类在江岸居住以来,就有原始的渡江方式。
宁波最早的渡口,当属著名的河姆渡,历史可以推及到5-7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明。
岁月变迁,渡口逐渐淡出人类的生活,往返于两岸的渡船,越来越少。
古渡口,风云岁月,供追忆。
宁波三江,现在只有姚江之上还有渡口存在。
距离宁波城区最近的渡口,名叫邵家渡,上游还有半浦渡、城山渡和河姆渡。
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往返两岸的行人越来越少,渡口渐废,仅存的古渡,还能存在多久!
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区的大岚镇左眠岗之上,群山绵延。
“姚江源头”,时任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题写于2005年。
滴水成溪,聚溪成江,奔流向海。
江河之水,都不喜欢直驱而下,总是弯弯转转,蜿蜒迂回,“S”形,是江河的明显特征。
姚江,一路婉转西来,流到海曙区高桥镇的梁祝村,突然向北拐了一个弯。
东晋时,梁山伯被封为鄮县县令,治理姚江水患,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
梁山伯被会稽郡马太守算计与污陷,身陷牢狱,饱受摧残。
公元373年,梁山伯病故于姚江岸。
祝英台惊闻噩耗,痛不欲生,出嫁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时,坚决要求到梁山伯墓前拜祭。
船行至邵家渡口,天地变色,风雨交加。
祝英台在梁山伯墓前恸哭不止,肝肠寸断,一声惊雷,坟墓裂开,祝英台奋身投墓,悲怆殉情。
碧空彩虹,一双彩蝶,比翼翩跹飞。
邵家渡,北岸是江北区洪塘街道邵家渡村,南岸就是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村。
渡口旁边就是著名的梁祝文化园。
邵家渡大桥,已在规划之中。
邵家渡,经年之后,也将从历史长河中,永远消失。
邵家渡上游,原本还有著名的西洪渡,2019年5月28日,横跨姚江的西洪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9年8月28日,往返了数千年的西洪渡,正式封渡,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上游的高桥镇大西坝村,原来也有渡船往返于姚江两岸,对岸是江北区洪塘街道西江村,世称大西坝渡,由于往返两岸的行人太少,2019年也已停渡。
再上游的半浦渡,同样历史悠久。
半浦渡北岸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南岸是海曙区高桥镇江南村。
半浦,初名鹳浦,亦称灌浦、官浦,取灌溉农田之意,鹳浦古渡,送两岸人民往返于彼岸,经年不止。
鹳浦,地处原来的鄞县和慈溪两县之中点,无论从哪个县城到鹳浦,正好是两县路程的一半,清代时,遂将鹳浦改称为:半浦。
渡亭中的《义渡碑示》载,半浦渡旧为义渡,是道光年间的举人郑芬、郑一夔兄弟俩捐资建渡口,行人免费渡船过江,故称义渡。
咸丰元年(1851),郑显煜、郑显泰继承父辈遗愿,再次发起为义渡捐资、捐地,修渡亭,添渡船,建渡屋,并置夜航引渡的天灯。
当时曾有渡船三艘,雇工分撑,船夫居住于渡屋,使义渡可以昼夜运行,轮流往返以利行商往来。
时事变迁,古渡依在,然渡船过江者渐少。
再上游,还有著名的城山渡。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姚江边上修筑句章城,延续了河姆渡文明。
秦汉之后,东晋隆安四年,即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攻破句章城。
句章古城,化为废墟,历经了872年历史风云,是宁波史上的重要一段。
宋代宝庆《四明志》记载:古句章县“面江为邑,城基尚存。故老相传曰城山,旁有城山渡。”
城山渡,南岸是余姚市大隐镇学士桥村的城山自然村,北岸是江北区慈城镇三勤村的城山渡自然村和王家坝自然村。
城山、城山村、城山渡,都是因为句章古县城而名。
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
历史已随浩瀚姚江水,东流去,盛世繁华,狼烟远去。
城山渡再上游,就是赫赫有名的河姆渡。
河姆渡南岸是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村,北岸是河姆渡镇浪墅桥村。
著名的河姆渡遗址,位于北岸的浪墅桥村。
1973年夏天,当时的余姚县罗江公社的群众在河姆渡口旁兴修水利时,意外挖掘到了一处原始村落遗址,被称为河姆渡遗址。
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陶器、玉器、木器、栽培遗物、建筑构件等各类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当时农业、建筑、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姆渡遗址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人居年代可以推及到7000年前。
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
经历了数千年的河姆渡,渡口还在,奈何往返两岸的行人,同样日趋减少,
不知哪年哪月哪一天,河姆渡,会被停渡。
江畔风光,山水风情,穿越岁月数千年。
我喜欢去渡口边,把渡船当游船,坐过去,再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