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苦
每个人都认同的苦是苦苦
有一些快乐最终演变成痛苦 叫变苦
陷于了生活中的各种无奈和不圆满,被烦恼所束缚叫行苦。
具体人间的痛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接纳痛苦,承认痛苦,就会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本身。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在纠结在这个情绪里。
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问题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用。因此了解痛苦才能让我们直面并解决。
二、克服恐惧
万事万物都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这就是无我和无常。
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自己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痛苦消息就是快乐,如果人们学会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发现心念的快乐的话。
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你的快乐并不建立在外部的东西上,你此刻坐在这或者看我写简书就是一种清安和喜欢。
痛苦源于我执和法执,我执就是对自己的执着,法执是对周遭事物的执着。我们想与外界砌一道墙保护自己的这种挫败感会剥夺自己的快乐。
五、自律
修行就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
如果真心的替别人着想,着要先做到自律。不让自己沉浸在自己无意的想象当中。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去伤害。
六、皈依
有的人居无定所的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而是整个修行。
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人们以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习惯对生活的不迎不惧。
七、出离
出离让我们离开一种惯性,能够不断改变现在的习惯就能让轮回的轮子停下来。
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就会像沙子样把生活流失得更快。巨大的惯性会让我们无法体会到当下的喜乐。
在不确定性当中安定的感觉就是自在,趋利避害是大家都根身蒂固的习惯。真正的出离是愿意当下改变。
八、菩提心
首先学会对自己慈悲,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会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希望所有人都快乐,这就是慈悲心;希望所有人都远离痛苦,这就是慈悲心;
对自己感恩 ,对他人随喜,就是喜乐;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对待大家,包容一切,无偏见,就是舍心。
以上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九、六度
布施:舍弃贪执
持戒: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忍辱:保持正念
精进:欢欢喜喜走在求知和努力的路上
禅定:舍弃散乱
智慧:接近内心极度开放的状态,一切皆有可能
修行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当下。
以上是书本内容,谈谈我的感受。有时我会发现自己的情绪状态但无法快速从中脱离而是一味的产生自责和纠结,真的是大量消耗了我们的精力而不自知。有时我们固执的认为我就是对的,必须要按我要求的这样去做,就是陷入了自以为是的状态。有时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就会陷入沉浸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激励的矛盾状态。
简单就好,集中精力工作,集中精力陪伴孩子,集中精力去享受每一个当下。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喜乐,不惧怕改变和无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