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下玉(?-691年),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与萧淑妃的长女,开始封义阳公主。
因母亲缘故,与妹妹高安公主一起,被囚于掖庭宫。咸亨二年(671年),义阳公主嫁翊军权毅。《新唐书·李弘传》、《资治通鉴》称二位公主年近四十不得嫁人,有误。因为当时她们的父亲唐高宗才四十四岁。权毅历任蕲川府左果毅、袁州刺史王勖。天授二年(691年),权毅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行动,被杀,义阳公主不久后去世。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退位,李唐复辟,唐中宗即位。中宗追赠姐姐义阳公主为金城长公主。景龙三年(709年),又为李下玉和权毅陪葬乾陵。
唐义阳公主驸马权毅墓志考
作者:穆兴平 白艳妮
唐义阳公主驸马权毅墓志,首题“唐故袁州刺史右监门卫将军驸马都尉天水权君(毅)墓志铭并序”,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原藏河南省洛阳古代艺术馆,现藏洛阳博物馆。志盖佚,志石长72、宽71厘米。志文正书,40 行,满行40字,除去空格(共44个空格,首行最后三字占两格),共1557字(图)。《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刊布了图版及简要说明[1],《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以下简称《续编》)[2]、《全唐文补遗》(以下简称《补遗》)[3]均有录文。然而,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加之该志残沥等原因,两家录文互异之处极多,标点亦差异较大。笔者不揣愚鲁,在两家录文的基础上,对照《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所刊图版,拟对两家录文异文做一辨析,对两家未释之部分文字做一释别,对志文进行重新标点,并对志主夫妇相关事迹做一简单考释,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墓志录文
(原文空格以“”标示;缺文以“”标示;行末以“”标示,并于其前标出行号)
唐故袁州刺史右监门卫将军驸马都尉天水权君墓志铭并序
洛州陆浑县主簿汝南周司撰并书(1)
公讳毅,天水略阳人也。其先帝颛顼孙鬻熊之后,史谍详矣。若夫考皇王之符图,校祖宗之德业;积善者(2)享其余庆,累仁者钟其茂绪。故知触地倾天,砥砺日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则其经纶优,蝉联冠冕矣(3)。姻懿之盛,光辉戚属。高祖景宣,周使持节大将军,安、江、陵、荆四州总管,随、并、广、豫四州刺史,骠骑大将(4)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散骑常侍、千金郡开国公,谥曰恭。才兼文武,任总军国。连八州而作镇,藩屏王室(5);锡九命而为伯,澄清天下。曾祖社玢,隋使持节仪同三司、淮成二州诸军事、二州刺史、广川县开国公(6),谥曰昭。羊叔子以佐命之勋,邓平于懿亲之贵。分瑞而出守,任重当时;怀宪章以牧人,荣深后业也(7)。祖弘寿,秦王府长史、天水郡开国公、陕东道大行台丞、太仆卿、兵户二部尚书,赠太子少师、卢国公。缔(8)构艰难,缉熙帝载。攀龙附凤,开国承家。故能损益万机,楷模九品。主称人杰,望允具瞻。哀荣备于终始,宠(9)爵隆于赠。父知节,郇王府长史,沁、亳、润三州刺史,使持节桂州诸军事桂州都督。清具四知,望隆五(10)府。故使杖节方夏,部符楚甸。有去思来晚之谣,实分忧共理之寄。君粹气天陶,神姿岳秀。力学则笙篁(11)齐举,飞文则锦绣俱扬。行不违仁,动必循义。因心成孝,资敬为忠。寻丁桂州府君忧,不任酷。吾丘悲苦(12),终忧灭性。高柴泣血,殆不胜哀。望古畴今,此为连类。岂只灵随两剑,德召双珠。尝药之晨,嗟灵香之不验(13);松之岁,叹风树之无追。事母辛氏以孝闻。笋出寒林,桂生危宇。燕山产玉,郭地呈金。并皆事为冥符,物(14)由诚应。是以通天地,是以感鬼神。爰及操琴,思谋捧檄。岂待征于蒲帛,希藉甚于公卿。韫远识而内融,散(15)英风而外丽。无清无浊,方知鲲壑之深;不鸣不飞,讵测鸿云之大?顷因门阀,入卫天廊。且侍奉于文,宁(16)见窥于武库。俄而敕,选王姬。君芳胄绝伦,神孤映。无劳傅粉,自若凝脂。广追时英,独闻(17)宸鉴。乃尚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公主讳下玉,即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元孙,高宗天皇大(18)帝之长女。资灵宝婺,毓庆柯。掩夜魄而凝晖,映晨霞而。端庄合度,取法应图。习女德于闺阁,览史(19)经于嫔则。衣临铣镜,砚上银台。颂发春书,横秋水。自物备,百两将迎,影出齐宫,从鲁宾。鸣宛丘(20)之鹭[鼓],秦国之风雨。驸马以承欢,特召拜职,解褐授蕲州蕲川府左果毅。无何,拜袁州刺史。[近]怀(21)尺二之[缨],[晋]丈二之组。韬钤韫[藏],以云火之形胜;刺袁驰声,行风雷之。故使迁枭避境,猛兽浮江(22)。仁有契[于]敬,能无欺于马。鸿渐于陆,初希杳冥;鹤鸣九皋,终期远大。方当绍二八之高[迈],周邵之(23)休风,属[家][伦],极。奸臣[侮]弄,竖俊[][冤]日锋。于是成书牒,以[圣][听]。鳞蛟见及,[空]水无追。天(24)授二年,枉法于都市,卒年有五。呜呼哀哉!自殷忧启圣,伏禹兴功。将越上玄,本系阙月。神龙元年(25),乃下制曰:轼闾革,继绝兴亡。之隆,率由兹道。铄金既往,埋玉何冤。宜,申追赠。驸马(26)赠右监门将,公主赠金城长公主。[景龙]三年,又奉恩敕,令于东都改葬,特宜厚。墓所为公主度七(27)人,驸马三人,。国子司业、郢国公充监护使,以申恩赠。睢阳之,才[汉] 帝之书;扶风之坟(28),更重魏王之祭。方之今古,彼则多。况以[睦]因勋阶,殊造[斋]。幽赞永助,[河]。[龙] 渊剑光,沉而更向(29)。而[经],相易而还圆。永荫真珠之云,俱璃之地。公主以仙门赴月,然亡[殁]。天汉丛星,传胜(30)。即以其年岁己酉八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招魂合葬于合宫县之北邙,礼也。池鱼,称将终。泉(31)门闭兮阴气寒,丘垅夕兮神光起。将军大树之相,叹帝女之染灾。后荆零[落],[村][表]之[所]。空遗二女,长(32)适宣城公主府参军赵郡李湛然,即主之出也。冰清玉润,先陪日下之名族。雪[平][谁][迁],。[稽](33)蜃满,有弥光。栖[墓]埏而长欷,对穸窀而永诀。视曹娥之孝女,克临,练[服]邻之。殡,[世](34)。昔在苹藻,基繁祉。积庆于权,代光于子。面江,亦潜。翔凤有林,生龙得水。公,如戚(35)。如泉[通]海,如木有林。得天成量,罩地高阴。桑生虚幻,桂蠹沉。如何魂安,积毁销金。中兴[集]运,[怀]而(36)。恩赠,阶及空陇。月为如兮桂枝落,乙归妹兮瑶筐宠。存锡开府之[隆],[有]追终之重。泪穷[流]波,星(37)灵。赤绂栖尘,梁罢日。合葬非古,招灵此毕。石冥而更双,剑沉而终一。秋陇暮兮秋柯存,秋草[落](38)兮秋风惊。悲歌起兮白杨思,凉野空兮青松声。叹琴亡于子敬,嗟海[竭]于[枚]生。[安]共悲于人代,何只痛(39)。右内率府参军李[镌](40)
志主先祖考
墓志曰:“公讳毅,天水略阳人也。其先帝颛顼孙鬻熊之后,史谍详矣。”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氏出自子姓。商武丁之裔孙封于权,其地南郡当阳县权城是也(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南)。楚武王灭权,迁于那处,其孙因以为氏。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因居天水。”[57]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曰:“权氏,芈姓,颛帝之后。……楚武王灭权,子孙为权氏。或云,楚武王使斗缗尹权,因以为氏。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因居天水。”[58]墓志所言之鬻熊,为周文王时人,即楚国之先祖,其曾孙熊绎被封于楚地,为第一代楚王。斗缗为楚公族,也就是鬻熊之后[59]。其权国和权县,当在一处,权姓得姓较早,只是楚国芈姓公族又延续了权姓而已。
墓志曰:“高祖景宣,周使持节大将军,安、江、陵、荆四州总管,随、并、广、豫四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散骑常侍、千金郡开国公,谥曰恭。”志主之高祖权景宣,《周书》有传,所任官职如墓志所列,随周高祖及武帝南征北讨,功勋卓著。《周书》记载甚细,可参[60]。本志对其赞誉有加,此不详论。
墓志曰:“曾祖社玢,隋使持节仪同三
司、淮成二州诸军事、二州刺史、广川县开国公,谥曰昭。”其曾祖权社玢,史籍未载。但《周书》记有权景宣之二子,曰:“子如璋嗣。位至开府、胶州刺史。如璋弟如玖,仪同大将军、广川县侯。”[61]其子权如玖应是志主之曾祖权社玢。理由有三:
其一,墓志所记“仪同三司”和史书所载“仪同大将军”相合。《通典》曰:“后周建德四年,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并以为散官。”[62]故此“仪同三司”与“仪同大将军”名称虽异,实质相同,其在隋为散官。其二,二者虽爵位不同,一为公,一为侯,但封地相同,均为广川县。很可能其先为侯,后进爵为公(或追赠为公),而史书失载。其三,古人有名有字,往往以字释名。著名者如诸葛亮,字孔明。查《康熙字典》曰:“玢,玉名”。又《说文解字》曰:“玖,石之次玉黑色者。”可见,“社玢”为其名,“如玖”为其字,以字释名,态度谦逊,若“孔明”用以释“亮”。
墓志又曰:祖弘寿,秦王府长史、天水郡开国公、陕东道大行台[左或右]丞、太仆卿、兵户二部尚书,赠太子少师卢国公。”其祖权弘寿,两唐书无传,惟《旧唐书·权怀恩传》有载,曰:“(权怀恩)雍州万年人,周荆州刺史、千金郡公景宣玄孙也。……祖弘寿,大业末为临汾郡司仓书佐。高祖镇晋阳,引判留守事。以从义师之功,累转秦王府长史,太宗遇之甚厚。又从平王世充,拜太仆卿。累封卢国公。卒,谥曰恭。”[63]所记职官虽简于墓志,但其事迹比墓志略详,又可补其谥号。另《权怀恩传》还记有其叔祖权万纪,应为权弘寿之弟,亦应为志主叔祖。
墓志曰:“父知节,郇王府长史,沁、亳、润三州刺史,使持节桂州诸军事桂州都督。”其父权知节,史籍未载。而上引《权怀恩传》曰:“(权怀恩)父知让,袭爵,官至博州刺史。”[64]知让、知节为亲兄弟,以知让袭爵来看,应年长于志主之父。权知节很可能是权弘寿次子。
可见志主权毅出自天水权氏,源于楚国之公族,其高祖、曾祖曾仕于周隋,官职显要。其祖从唐高祖起事,为太原元从功臣之一。其父官至刺史、都督。
四、志主夫妇及子女等事考
志主权毅,两《唐书》无传,史书惟载其曾尚义阳公主,时为卫士。其他事迹均未载。据本志,其家世代为官,其本人也因门荫入士,为宫廷侍卫。尚公主后解褐,曾任蕲州蕲川府左果毅都尉,后转任袁州刺史。其妻义阳公主,《新唐书》虽有其传,仅寥寥13字,曰:“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65]既无名讳,也无事迹。其主要事迹散见于两唐书之泽王上金、孝敬皇帝弘等人本传及《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中,《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以下在本志基础上,结合史籍对志主夫妇事迹做一简单考证。
志主权毅,墓志记曰:“天授二年(691),枉法于都市,卒年四十有五。”则其生年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其尚义阳公主事,两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66],即所谓“太子弘请嫁义阳、宣城二公主”事件(以下论述此事件时引于此三书者均不再注释)。《旧唐书·孝敬皇帝弘传》曰:“咸亨二年……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除记载以上事件外,又载有其时二公主年龄,即“四十不嫁”,又曰:“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作“几四十不嫁”。此事《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不同者三点:其一变二公主“四十不嫁(或几四十不嫁)”为“年逾三十不嫁”;其二,变“当上卫士”为“当上翊卫”;其三,记有尚公主者姓名为权毅、王遂古。此事《旧唐书》记在咸亨二年(671),此时志主25岁,是比较可信的。《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未记准确时间,只记在上元元年之后。《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记在上元二年之前。《资治通鉴》将其系于上元二年(675)夏四月之后。按:该年四月李弘薨,其时志主年29岁,此时尚未婚配,也令人难以置信。其时志主“顷因门阀,入卫天廊”,即史书所记“当上翊卫(或当上卫士)”。翊卫,侍卫官名,与亲卫、勋卫并称三卫,亦泛指卫士。可见,志主尚公主前为宫廷当值卫士,本志也证实了这一点。
志主之妻义阳公主,本志载其名下玉,可补史书之缺。关于义阳公主出降时的年龄,史籍记载互有出入,本志因非公主墓志,也未记其年龄。按:公主之父唐高宗李治生于贞观二年(628),咸亨二年(671)公主出降时仅44岁,该年有“年四十”“年几四十”或“年逾三十”的女儿,是不可思议的事。此外,史书记载义阳公主的同母兄弟李素节亡于载初元年(690),享年43岁,则其生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咸亨二年24岁。其同母妹宣城公主神道碑载其亡于开元二年(714),享年66岁,则其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咸亨二年23岁。案:许王李素节比宣城公主年长一岁,又义阳公主为高宗长女,比宣城公主年长,则可以肯定义阳公主为三兄妹中最大者。又贞观末年,高宗刚好20岁左右,此段时间萧淑妃正专宠椒房,二人育有3个子女。因而很可能其三个子女的年龄均差一岁左右,则义阳公主生于贞观二十一年左右,出降时25岁左右,与志主权毅年龄相仿。
《旧唐书》未记公主出降时年龄,《新唐书》的作者也许为了污蔑武则天,不仅增加了其“四十不嫁”,又改变时间,将该事件记于上元二年,同李弘亡年联系一起,目的是为了解释“武则天杀李弘事件”的原因(《旧唐书》未载此事件,本文不论此事的真实性),显然有移花接木之嫌。《资治通鉴》作者也许发现了年龄的不合理之处,于是改做“年逾三十不嫁”,且对该事件提出了质疑,但仍系该事件于上元二年。
墓志曰:“解褐授蕲州蕲川府左果毅。无何,拜袁州刺史。”可见志主尚公主之后才解褐授官,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西北)蕲川府左果毅。不久,又任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市)刺史。《旧唐书·泽王上金传》载:“永隆二年二月,则天矫抗表,……义阳、宣城二公主缘母萧氏获谴,从夫外官,……嗣圣元年,上金、素节,义阳、宣城二公主听赴哀。”[67]可见从永隆二年(681)开始(此时公主出降已经整十载,驸马应在袁州刺史任上),义阳公主随驸马居住袁州,且不许回朝,直至嗣圣元年(684)高宗驾崩后才准许其夫妇回朝赴哀。
墓志曰:“奸臣[侮]弄,竖俊[][冤]日锋。于是成书牒,以[圣][听],……天授二年,枉法于都市。”可见志主权毅亡于天授二年(691)的酷吏陷害,成了武则天打击异己的牺牲品。墓志又有“将军(指志主)大树之相,叹帝女之染灾”之句,可见,义阳公主早志主而亡。其亡年可定在嗣圣元年至天授二年这七八年之间。其具体死亡时间已不可知,其同母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妹宣城公主的经历或有可借鉴之处。天授元年,许王李素节被酷吏诬陷,诏其赴神都洛阳。行至洛阳城南龙门驿时,被缢死[68]。宣城公主神道碑载:“天授中,圣后从权革命,驸马非罪婴酷,公主复归于后庭,凡九十甲子。”90甲子合15年,神龙元年(705)始下诏平反,故宣城公主于天授元年被幽禁后宫,凡15年。因宣城公主在幽禁期间潜心事佛,其“运观心之神,察摩顶之神。……有菩萨现前者数四,后每奇之”[69],才得以幸免遇害。因而,义阳公主很可能在天授元年遇害,当在其弟许王李素节遇害前后。若此,则其亡时44岁左右。
据墓志,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后,下诏平反,志主赠右监门卫将军(墓志作“右监门将”,应为简称),公主赠金城长公主。
墓志又曰:“三年,又奉恩敕,令于东都改葬,特宜厚。墓所为公主度七人,驸马三人,。国子司业、郢国公充监护使,以申恩赠。”其下文又记“即以其年岁己酉八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招魂合葬于合宫县之北邙”句,其年即“三年”,查《二十史朔闰表》知唐神龙元年之后年号有三年者其年月日及该月朔日干支与此相合者,唯有景龙三年(709)[70]。因而可知,景龙三年中宗诏令于东都改葬志主夫妇,监护使为公主内侄郢国公李(李为许王李素节第14子),墓所为志主夫妇度僧数人,可见其墓旁应有公主寺。
本志曰招魂合葬,可能性有二:其一,志主夫妇均为招魂葬,即河南洛阳北邙山之墓为衣冠冢。其二,志主权毅葬于此墓,招义阳公主之魂与之合葬,则义阳公主葬于他处。墓志又曰:“合葬非古,招魂此毕。”神龙元年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欲葬其于乾陵时,严善思等人主张葬武则天于洛阳,曾说过“合葬非古,著在礼经”等语。可见,“合葬非古”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所叙之人夫妇不能(或不欲使其)合葬一处。本志是为夫妇二人未能真正合葬一处寻找正当理由。故此墓仅葬志主权毅,其妻义阳公主另葬他处,而招其魂与志主合葬。义阳公主葬地,最早有《唐会要》记其陪葬乾陵[71],此外,记载义阳公主陪葬乾陵者有《长安志》《文献通考》《关中陵墓志》等诸书[72],其说当有所据。结合墓志,基本可以认定:陪葬乾陵者仅义阳公主一人,其驸马并未与其合葬,而葬于洛阳北邙山。这与乾陵已经发掘的其他陪葬墓均有不同。其陪葬时间应和其弟许王李素节陪陵时间相近,或在神龙二年(706)七月之后。
据墓志,权毅留有二女。其长女为义阳公主所出。景龙三年,埋葬志主时,长女已经出嫁,其婿名李湛然,为赵郡李氏,其时又为“日下(京师)名族”,任职宣城公主府参军,其人两唐书无传,史书未载,事迹无从考证。其次女,因墓志残缺,情况不明。志文于长女之后加“即主之所出也”句,似乎志主次女非公主所出,志主葬时尚年幼。
此外,本志曰:“洛州陆浑县主簿汝南周司撰并书。”撰书者周司,署衔洛州陆浑县(治今河南嵩县东北)主簿。其人两唐书无传,史书未载,事迹无从考证。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地方上则在知县下设主簿,其位与县丞近,同为知县辅佐。
又墓志最末曰:“右内率府参军李。”按常理,前已署撰书者,此处应为镌刻者姓名,故李某后当有一“镌”字。从墓志空格及每行字数看,镌刻者李某应为双字名,因残缺,其名及事迹无考。唐代右内率府为太子十率府之一,皆太子属官,掌东宫兵仗、仪卫及门禁、徼巡、斥候等事。率府置官有率及副率、录事参军、兵曹参军等。镌刻者李某任职可能为录事参军或兵曹参军。其和志主之婿李湛然均为参军,很可能为朋友,受其所托而镌刻志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