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朋友圈似乎被一条“男子在地铁6号线丢失价值20万人造耳蜗接收器”的消息刷屏。
【我的人造耳蜗丢失了,还有希望能找回来吗?希望好心人看到能帮我传播一下,如有捡到请联系我。”26岁的小伙李明在网络发帖称。
12月1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李明的姐姐李女士。李女士称,李明来自河北张家口,近日在北京出差。19日早晨五点半,李明从芳园里北区出门,乘坐地铁经14号线到达金台路站换乘6号线,随后在朝阳门站换乘2号线前往北京站。到站后,李明发现他的人造耳蜗丢失。据李女士介绍,丢失的人造耳蜗外形看起来像一只黑色的耳机,通过一根导线和一个圆圈与头部内的植入物相连接。
“丢失的属于一个接收器,是订制的,其他人拿到也没用。因为这个人造耳蜗是通过脑部植入的,接收器跟脑子里的植入物相配套,如果没找到,我弟弟可能需要再做一次手术,把脑袋里面的植入物再拿出来。”李女士说,“不算手术费的话,这个耳蜗价值20万元。如果再把脑袋里的植入物拿出来,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是20万元可以衡量的了。”】
来自:http://news.e23.cn/wanxiang/2018-12-20/2018C2000222.html?pc
吸引人眼球的首先是天价的人造耳蜗,其次是让大众貌似理解到,原来人造耳蜗丢失带来的后果是要重新开颅。这些貌似“有理有据”的信息让我们难免为李明这位本就不幸运的小伙子捏把汗。

然而,通过上一期的介绍,我觉得很有必要带大家来刻意练习一下批判性思维。我们讨论的案例仅限上文。
首先,人造耳蜗丢失这件事的真实性是否有官方确认过,如果没有官方确认过的消息很可能是因为各种私人目的发布的,那么发布的目的我们就值得质疑了。在丢失如此贵重物品的情况下,较科学的方法是求助地铁管理人员或者报警,官方组织利用媒体手段发出求助新号或许是更有效的方法。没有求助官方组织,仅凭朋友圈发布的消息,实在是难以信服。
其次,李明的姐姐说:“因为这个人造耳蜗是通过脑部植入的,接收器跟脑子里的植入物相配套,如果没找到,我弟弟可能需要再做一次手术,把脑袋里面的植入物再拿出来。”这条信息看上去很真实,但是我们阅读新闻的每个人不一定具有相关医学知识。丢失的人造耳蜗难道真的只能开颅再造吗?这种说法科学吗?有什么依据吗?即使有依据,那么“可能需要”的概率是多少呢?有没有别的方法替代这种开颅手术呢?习惯用之前讲到的“海绵似思维”的人群比较容易接纳李明姐姐的口述信息。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其实很多信息是需要我们经过“淘金似思维”去斟酌和确定的。
最后,李明的姐姐有提到:“不算手术费的话,这个耳蜗价值20万元。如果再把脑袋里的植入物拿出来,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是20万元可以衡量的了。”20万,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20万的价值是谁给定的?有没有真正的医生出来给予解释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时代,周围充斥着无限的信息,我们对待数字类的信息应该更加谨慎。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抬杠吗?不,很明显,这不是抬杠。因为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让你去和一切事物对抗,也不是党同而伐异。只是我们在面对信息时,能有自主性的去思考判断,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心,并且谦恭有礼地和别人探讨问题,俗话说得好“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我们要注意在思辨的构成中不是对和你意见不同意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不要以咄咄逼人的态度去对抗,更不需要剑拔弩张地去批评别人的观点。
以上只是一个小的练习,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寒,但是一旦拥有批判性思维,那么你会发现有哪些问题是经得住推敲的,只有分辨哪些问题是经得住推敲的,或许我们才能利用批判性思维去为社会做点什么。
此外,愿上帝眷顾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