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迷茫“。”初见这句话,是《读者》的一篇文章。作者告诉我们,对知识掌握的越多,思考的越多,见识越高,就越是迷茫。所谓:“登高望远方知天宽地阔”。
我也曾这么以为。索性揣着糊涂装糊涂,还以为是“大智若愚”。整天吃饱没事点评这个,抨击那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不亦乐乎。
后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手机那个巴掌大一块屏幕,似乎盛的下整个世界。李世石又败给阿尔法狗了,人工智能二零几几年超越人类了,等等。于是,知识焦虑开始笼罩着每一个人。
这时候,一些自带鸡精的人就开始横空出世,号称要“了解你的知识恐慌”,还要“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大学”。各类专家被请到这个平台讲座,充斥着各种奇思妙论。我买了几个节目,认真听过1年,开始每天恨不得拿小本记笔记,比如《某大经济学课》,这可跟老师们讲的完全不一样啊,我的大学老师讲的时候多枯燥——名词、理论、模型、算法。这位老师讲的多生动,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而且幽默无比。
后来,我又加入了一个无比上进的学习群,五湖四海,都是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大家每天探讨着自己学习这些三手知识的心得,就一个似懂非懂的时髦理论讨论的面红耳赤。一会儿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奉为圭臬,一会儿又说,这个错了,我们要《刻意练习》。
在鸡汤大师的指导下,在“生有涯而学无涯”的压力驱使下,一帮人本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罗盘都不要带,大家一起喊着号子划大船,越努力,越迷茫。其实,所有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是否努力,而是你一直很迷茫,跟努不努力没关系。
我来讲一个明白人吧。
我的外婆,八十多岁,一个字都不认识,一辈子信佛。她常说,撒(头)上三尺有三关爷(村里的神)。是不是很耳熟,有学问的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她还说,屋里头干净,三关爷才来。所以,家里总收拾的干干净净,物尽其位。现在流行的《断舍离》,不就是这样的思路吗。
知识的底层,总是相通的。你需要打一口深井,到下面去看看。而不是天天站在地面,看几个专家学者为你杨起地面上的那一层浮灰,让你看看掩藏在灰土浅层的那些“道理”。
如何打深井呢?有人研究人工智能,成了大家,有人研究周易,成了大家;有人研究买卖,成了大家(马云),有人研究数学,也成了大家;有人研究航天飞机,成了大家,有人研究怎么蒸米饭、怎么做板凳(秋山木工),都成了大家……三教九流,皆是学问,选一块儿地,打一口深井,最终做到一通百通。
所以,靠今天一榔头,明天一锤子,靠躺着眯着靠着走着听点专家讲的狗屁道理,只会越来越浮躁。正经学习,还是得拿起一本书,吃大苦流大汗,下笨功挖深坑。越精细,越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