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待人接物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国人的基因里刻满了谦虚谨慎的处世智慧,但如果“谦”过头,就难免会低估自己,高估别人。有时候,我们低估自己或者高估别人,是刻意为之的,说自己不行才能为自己的失败自圆其说,说别人行才能把别人的成功合情合理。在人上者不傲人,在人下者不卑人,我们很容易做到前者,却很难做到后者,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该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如果你缺乏自信,经常感到自卑,那么看完这篇文章也许可以让你重获自信,告别自卑。
01 不要低估自己的努力
有句话很扎心:99%的人都没有到可以拼天赋的地步。没有天赋可拼,那么只有拼努力,努力,是一个人成事的必要条件,也是最低条件。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不努力的,但努力也是分层次的,有的人只是普通而平庸的努力,甚至有些人假装在努力,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假装的或平庸的努力只配得到平庸的结果或者失败。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失败了,原因只能是要么你努力的程度还不够,要么你坚持努力的时间还不长。努力很难被量化,缺少参照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你所认为的极度努力在别人那里可能只是一个日常操作,你某一天的废寝忘食在别人那里可能只是天天如此。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有超群的智力,也没有优秀的背景和资源,唯一能仰仗的只有我们的努力。努力了,却事与愿违,于是觉得努力没用,还不如和其他人一样躺平,其实不是努力没用,而是你的努力没有达到有用的水平,所以你会低估努力的作用。既然努力,就要做到极度的努力,就要做到持续的努力,总有一天你的努力会有回报,很可惜,很多人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努力的回报,或者因为努力过失败了,就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是一样的失败,于是从此放弃了努力,殊不知你和成功之间仅隔着几次努力的尝试就可以牵手成功,前几次的失败只是带着面纱的成功在考验你,只有持续努力不放弃的人才有权最终揭开成功的面纱,一睹成功的魅力。
02 不要低估自己的实力
实力派是用来形容在某一个领域做的特别出色的一类人,我们会说某某人很有实力,通常是对别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在肯定别人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被别人肯定,但有时候我们碍于情面往往会表现的很谦虚,明明自己很有实力,却总觉得自己只是差强人意。
也许是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谦逊的,但“虚心”过了头,往往会低估自己真正的实力,明明是十拿九稳的比赛,我们却心生胆怯,明明是小菜一碟的事,我们却总说试试看。这种低估自己实力的想法皆源于我们心底的不自信,特别是当面对实力比我们强的人的时候,还没正面交锋,心里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人很容易受到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越暗示心理越没底,时间长了,你即使有实力,也会因为临场发挥失常而败北。
我们无须在没实力的时候故意夸大,让人刮目相看,更没必要掩盖自己的实力,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没有实力。没实力的时候就好好长本事,多学习多做事,增加自己做人做事的实力,有了实力的时候大大方方,不要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自己的实力和别人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无论你有多强的实力,总有人被你仰望,也总有人仰望你,我们既不因别人的仰望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仰望别人而妄自菲薄,如此最好。
03 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未被开发的潜力,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一个人可能是多重潜力者,但他的其他潜力因为自己所做的事被暂时埋没了。做为一个社会人,赚钱养家是第一要务,报酬来自于工作,常年的工作经验把我们其中某项能力训练的很好,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丰衣足食,但一旦你所仰仗的技能和专业突然过时了,淘汰了,更新了,你会陷入一种恐慌。中年失业是我们最不愿意经历的,可现实却在一幕幕上演,近年多有报道大厂员工裁员的新闻,干了十几年的程序员突然失业了,除了干这行其他啥也不会,当你现有的技能已无用武之地或者不能再给你提供稳定的收入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一下开发自己的潜力了。
每一个人都有多重潜力,你的潜力只是被你谋生的手段遮蔽了。一个终日与机器为伴的工程师可能从小有一个文学家梦,只是后者想做出点名堂需要更长的时间,于是选择了更容易就业的专业,但正因为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放弃阅读和写作,也在默默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写出科幻小说《三体》的作家刘慈欣在成名之前是山西娘子关火电站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在科幻小说的写作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年,直到《三体》的连续发表才引起了中国以及世界文坛的震动。
每一个人都是潜力股,但潜力不会主动跳脱出来,而是需要激发的。当你面对一件非常棘手,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的时候,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障碍达成目标,这个时候你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元末之时,各地义军兴起,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剑拔弩张,都想得到天下。朱元璋手下有一得力悍将蓝玉,朱元璋为了给营造战船争取时间,命令他要守住洪都100天,面对兵多将广,人数占优的汉军,蓝玉组织官兵打退了陈友谅的的数次进攻,眼看就要城破,蓝玉让人把自己绑在旗杆上,誓与城池共存亡,好在朱元璋在101天派来了援军,打退了陈友谅的进攻,蓝玉也因洪都一战成名。
人的自卑和不自信一半源于自己,一半源于他人,一半源于低估自己,一半源于高估别人。我们总认为别人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优秀的学校背书,出色的工作能力,杰出的朋友圈等等,我们只能望洋兴叹,难以望其项背,感觉遥不可及,但你可能只是看到了别人想让你看的。
01不要高估别人的背景
网络上有个词叫 “祛魅”,祛魅的原本意思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神秘的魅惑,现在被引申到互联网领域就是不要盲目崇拜别人。人都有慕强心理,都会崇拜身边人的好背景好出身,互联网则推波助澜,把这种盲目崇拜无限放大。互联网给我们一种精神幻觉,似乎你看到的大V都有良好的院校背景,不是海外QS前200就是国内985,似乎他们都有优秀的工作背景,不是大厂当过总,就是世界500强打过工,似乎他们都有羡煞旁人的草根逆袭背景,不是月薪3千变3万,就是员工逆袭当高管,每一个人都像极了爽剧里的男主女主,单枪匹马,一路高歌,但当你冷静下来会发现很多人很多事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你看到了外面的精装人设,里面却是毛坯人生。
名人最怕什么?人设崩塌。有人学历造假被扒,有人学术抄袭被锤,有人婚内出轨被曝,有人贩卖焦虑被骂。互联网是一个网红制造机,你所崇拜的一些所谓的网红大V的优秀背景,有可能是“造”出来的,你会因为他的背景光环而选择相信她,崇拜他,直到被别人曝光,你才如梦方醒。
互联网上一直鼓吹精英教育的董太太每条视频都给人一种英伦贵妇,社会精英的感觉,在视频中大谈特谈孩子的精英教育,吸引了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产家庭购买其几千元的精英教育课,购买后许多人发现她的课程空洞无物,当别人退款时却被拉黑。董太太事件一时掀起千层浪,有人扒出她根本不是211毕业,只是一个大专毕业,却靠着贩卖中产家庭教育焦虑赚的盆满钵满,还被央媒点名批评误导大众价值导向。她为什么会忽悠成功呢?因为她人设立的足够高,又击中了众多中产家庭的痛点,即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加优秀。人设立的足够高,才配挥镰刀,我们不想成为别人镰刀下的韭菜,就要学会祛魅,不盲目崇拜别人优秀的背景,因为优秀的背景并不完全代表优秀的人。
02不要高估别人的能力
这个世界大约有1%的天才,大约有1%的智力不足者,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力表现都差不多,谁也不会比谁强很多,谁也不会比谁差很多。可有趣的是,在一次对于上班族的随机测试中,参与实验者被要求评估自己以及同事的工作能力时,90%的人都认为同事比自己能力强,只有不到7%的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同事强,我们为什么会倾向于认为别人的能力更强呢?难道只是为了表示谦虚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并不是因为谦虚而抬高别人的,而是心里真这么想的。别人考上了好大学,我们会认为别人学习能力强;别人获得了好工作,我们会认为别人个人能力强;别人拿下了大客户,我们会认为别人工作能力强;总之,我们习惯于从结果看能力,很自然的认为别人的能力强,固然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是其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能力外,时代环境,运气,心态都很重要,就像雷军说的,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飞猪不是靠的能力,而是风。
这个世界竞争无处不在,人和人无时无刻都在比拼能力,资源是有限的,好资源尤其稀缺,更是需要能力去争取的,别人比你有能力,可能只是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比你开始的更早,能力积累的比你多而已。你不必高估别人的能力,只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你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结语
俯视者高高在上,仰视者唯唯诺诺,唯有平视者不卑不亢。无论自己多努力,多有能力,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需因为别人的优秀而低估自己,能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只要尽力做好自己就行,另一方面,也无需因各种互联网高大上假象而焦虑,为了博流量装点人设,虚构能力在所难免,看看就好,不必当真,机会一定会眷顾持续努力和有能力的人,你只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