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offer怎么样?来offer靠谱吗?来offer价格值不值?” 这几乎是我拿到offer以后,收到最多的,来自朋友和同学们的问题。
入职Amazon的第一周闫老师让我写写体会,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原因在于我2016年3月就报名了来Offer下决心转cs成为程序员,但是一直到2018年4月才入职Amazon。
两年的培训周期无论放在哪一届来offer学员里估计都是最长的,尤其再和其他学员心得比较一下,感觉自己这种渣渣经历根本没有脸写出来……
但后来想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祭出来,一方面因为非常感激各位来offer老师两年来的帮助,希望尽力回报;
另外一方面也想自我剖析一下过去两年里存在的错误心态和行为,给其他同学尤其是转专业的同学们敲敲钟。
那接下来就不多废话直接数数我求职转cs踩过的几个坑吧。
01
坑1:对自己宽容又温柔
16年3月我报名的时候,我还在读研一。
当时Econ专业课内容重又要做助教,白天在学校非常忙碌。什么?晚上回家还要继续听课?还要刷题?不存在的。
可能也是因为我还没到毕业,还没有一定要找工作的那种焦虑感,我那时候上来Offer的课,就是抱着晚饭,听相声一样地听课,什么笔记什么练习全部没有。
来Offer老师们讲课又很生动有趣,我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一学期下来,LaiCode一个题都没做过,回头想想光记得挺有意思,具体内容是什么根本不记得。就这样我浪费了一整个学期,更不用说还是转cs。
避坑小笔记
那些还没有下定决心每天至少拿出2到4小时、全身心投入学习课程的同学,真的别闹了。
来Offer课程设计很合理,从简入繁,老师讲得也清晰,但是自己不钻研不练习的话真是没人能帮到你。
02
坑2: 以为coding能力大过天
16年的下半年我终于被来offer的孙老师点醒了,开始跟着课程要求,做作业、复习教案。
这段时间coding能力显著提高,课上讲过的所有题目反复做了至少3遍。
自己也会到论坛上看别人的各种不同解法,逐渐有了自己的分析,会学着课上教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考虑不同解法之间的trade-off。
到17年初,我就很膨胀的觉得自己已经ready了可以出去面试了,就决定自己去投一些小公司试试手,天真地计划着等更有面试经验了再找来Offer的老师们内推。
结果咧,就是自己投了几百封简历根本不会有人理。
道理很简单,简历反映的是你的经验,并不会反映你做题的逻辑水平。
对于转cs的同学来说,你既没有扎实的教育背景,又没有过硬的实战项目,那你的简历在HR眼里和一张A4白纸没什么区别?
他们连面试都不会给你,哪还会看你做题?
避坑小笔记
coding能力只不过是最基础的一道门槛,有,不代表你就行,没有,却是万万不行。
尤其是对和我一样转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提升coding能力只是你学习任务的1/3。
我们不像CS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学校课程中参与一些项目来积累很多coding以外的知识。
有时候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耳濡目染几乎是common sense的东西,很有可能对于转cs的我们来说就闻所未闻。
如果可以重来一遍,我会从一开始就像重视coding一样重视project, 毕竟大多数时候简历是我们唯一的一块儿敲门砖。
03
坑3:面试期间心态浮躁
我从17年夏天研究生毕业到18年初签下Amazon,中间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面试期。
其实这段期间我经历过几次看上去非常顺利的面试。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主义的人,有点容易膨胀,所以每每感觉自己势在必得时,就会产生很高的期待,眼睛里就只看到了眼前这场面试,也无心再关注别的机会。
结果就造成了我会花一两个月时间心无旁贷地面试某一家公司,结果到最后关头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导致前功尽弃,又不得不开始找下一个机会,重新来一遍这个循环。
这导致了在这八个月中,我从来没有过同一时间段准备两家或者以上公司的面试,这无形之中也延长了我的面试期。
避坑小笔记
不顺遂的故事多种多样,现在再回头具体讲当初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没有成功其实并没有意义,我真正想说的是不顺遂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都有机会碰到,而且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能力不行。
所以我建议不要在某一家公司的面试上倾注过高的期望,更不应该因为自认为这次面试势在必得就停止寻找其它机会。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每天规划好一小段时间专门用来寻找新的机会。
然后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知识,保持做题手感,针对性准备已有的面试。
不要在尘埃落定之前对某一个机会投入过多幻想。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平常心就好。
总之回想转cs的这两年,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来Offer。
不光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捷径,还因为在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负责的老师们和一起努力的同学们。
有时候能够看到有人和自己处境相似,都在一点点努力奋斗,是一种很大的安慰,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我也希望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能给别的同学一点安慰,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三五个月就拿到理想offer,也有人为了这个梦想等待了两年,甚至更久。
只要足够渴望,只要方法得当,只要不说放弃。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