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景,吾之至愛也。
明末呂初泰於《盆景》文中寫道:“盆景清芬,庭中雅趣。根盤節錯,不妨小試見奇。弱態纖姿,正合隘區效用。縈煙笑日,爛若朱霞,吸露酣風,飄如紅雨,四序含芬薦馥,一時盡態極妍。最宜老幹婆娑,踈花掩映,綠苔錯綴,怪石玲瓏。更蒼蘿碧草,嫋娜蒙茸;竹檻籬,窈窕委宛。閒時澆灌,興到品題,生韻生情,襟懷不惡。”
蘇東坡詩偶獲二石,即為盆景,欣喜見諸筆端,作詩並序,其文曰:“至揚州,獲二石,其一綠色,岡巒迤邐,有穴達於背;其一玉白可鑒。漬以盆水,置幾案間。忽憶在潁州日,夢人請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乃戲作小詩,為僚友一笑。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故自癡。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従鳥道絕峨眉。秋風與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良石佳木,皆為奇遇。仿佛遠行,駐足名山,鑒賞景致,是為神遊。山川雖風景旖旎,然卻不能相守終老,唯有當時之感觸,回憶之喟歎。盆景不離左右,因我而生,定格眼前,雖千日目見,而感觸不同。以小見大,猶是以心格物,探尋物境。由物及我,欲辨忘言,才得此間之真意。草木既有靈性,歷經四季,而生意盎然。心中若無形役,年長斯時,可會有可觀。
王羲之《柬書堂帖》:“荷花想已殘,處此過四夏,到彼亦屢,而獨不見其盛時,是亦可訝,豈亦有緣耶?敝宇今歲植得千葉者數盆,亦便發花,相繼不絕,今已開二十餘枝矣,頗有可觀,恨不與長者同賞。相望雖不遠,披對邈未可期,伏缺可勝悵惘耶!”
佈置盆景,猶如構思文章,繪製書畫,亦自有章法。七分自然,三分人工。雖有匠意,宛若天成。時人有論曰:“盆景之法,須以一氣而貫之。輕重、虛實、疏密各得其宜。輕中含重,重中寓輕,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生;疏中知密,密中顯疏,疏密相形。如排兵佈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進退有據,聚散合度。牝牡相銜,脈絡相注。”雖有工巧,然而自然之物,往往偶得,自成雅趣。此盆景不同於繪畫之處。繪畫可以胸有成竹,而盆景只能因物制宜。
歷代風尚不同,唯有崇尚自然,歷經千百年,未改本真。庭院雖雅,仍不盡意。盆景雖小,自有真意。所謂真意,並非仿照,而是意會,源于自然,得乎天真,見其雅致。其立意可小,僅取一二松石而成,往往著意細節,一物一境,猶如私語,馳思杳冥。其文心需遠,方寸之間,猶著萬仞,陳置案頭,如俯瞰名山。所謂道法自然,老聃莊周之從容。悠然南山,東晉陶潛隱逸之風度。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唐王維之禪意。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之感觸。
杜甫有詩雲:
一匱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處欲生雲。
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分。
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氛氳。
所謂氣韻,非天地萬物,是心有山水,感同親臨。王維摩詩有雲:“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自山出,心覺其若語,青松挺立,人道其清冷。詩詞寥寥數字,每有弦外之音。盆景層疊木石,可知物外沉浮。唐朱景玄在巜唐朝名畫錄·序》言:“畫者,聖也。蓋以窮天地之不至,顯日月之不照。擇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盆景亦是如此,非身臨其境,乃遊目騁懷,心覺高致。
山水草木,猶人之性靈。人心雖常瑰麗,卻時常碌碌,未嘗細察,不可自得。盆景山水,相去未遠,生韻生情,襟懷不惡也。
| 圖:淺喜 |
|文:淺喜 |
---- THE END ----
文图浅喜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商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