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第五章 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1)
一、理论摘要和感悟
1、第五章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
(1)、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共情式倾听总是以对方为中心,目的是要让他感觉到他这个人被理解了。
在共情所需要的所有技巧之中,倾听是最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转移分散了。
做到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先停止以自我为中心来看这个世界,这样才能全然地投入到另一个人的体验当中。
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不仅要关注说出来的话,还要关注手势动作、大体的姿势、身体位置和面部表情。在共情式倾听时,你要有意识地去放下你的倾向性;要学着如何与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但又不会被它们带走,能先走进去,再退出来;然后,你还要去探索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而且允许自己没有能力给所有的问题都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
【关键词:共情式倾听,集中注意力,放下倾向性,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能先走进去,再退出来,与不确定性共存,允许自己没有能力】
【感悟: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是一句话,内容很扎实啊,与人共情的心态都在这里了,仔细想一想,自己以前根本是没做到过。】
(2)、抛开自己,全神贯注地倾听
他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他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我看到他特别注意所提问题的遣词造句,注意到他并不想随随便便给出一个简单快速的回答时的停顿,也特别注意了他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此时是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的细微动作。
他会身体前倾,双眼凝神,双手相握,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开始倾听,绝不会打断对方。讲话的人说完之后,父亲会很安静。他可能会点上一根香烟,或者抿一口咖啡,借此机会来琢磨一下刚才听到的那些话。然后,他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他会确认一下那个人已经把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这时,而且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他才会给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
父亲并不会刻意隐瞒他的批评,但是他表达批评的方式也会传达出对别人的尊重。他的坦诚很直截了当、真实准确,又总是对人怀有深深的敬意。
“那么,”他说,抽了一口烟,又把烟轻轻地吐了出来,“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我从他的微笑中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全部的爱。“我知道你并不是个学霸,亚瑟,”他说,“但是我在想,他甚至都分不清你和街上那个卖肉的谁是谁,他怎么就能判断出你不应该上大学呢?我倒想听听他的理由。让我们去一趟,听听他怎么说。”
他注意到我父亲专心致志的神情和他点头的样子,就像是在赞同他说的话,这又鼓励他接着往下说。
他说完之后,父亲问了一个每次重要谈话中他都会问的问题——“您想说的都说完了吗?”
“所以,我是这么看的,”父亲继续说,“如果一个像您这样连亚瑟这种有天赋孩子的潜能都看不出来的人也能上大学,甚至还拿到了硕士学位,那我相信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儿子上大学。谢谢您花时间见我们。”他站起身来,向马丁先生伸出了手,用力地握了一下他的手,然后就离开了。
一定要给他人机会充分地解释自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在知道了你能知道的关于这个人的目标、动机、意愿、恐惧、梦想和渴望的所有信息之后,就可以用这些信息做出评估了。只有通过这种倾听和评估的过程,你才能知道谁的建议应该被采纳,谁的建议应该不予理睬。只有通过仔细考量他人的品行特征,你才能判断他人的建议是否合理,是否尊重了你的需求和渴望;你才能判断他人的话是否带着倾向性,是否只是希望影响你的想法和感受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我听着他的解释,想看看有没有道理,想搞清楚他是怎么给你下了定论?”父亲在那次谈话之后跟我说。
从培养和表达共情的角度来说,评估他人是我们能够培养的最重要的一种技能。对人的评估就处在共情式倾听中最核心的位置上。
什么是评估呢?简单来说,评估就是以共情为向导,找出关于某个特定的人或情境的真实情况的能力。评估在一段关系的早期阶段会特别重要,那时候你对人所知不多,需要较快地判断出他是什么人、具有什么动机。
共情式倾听能帮我们避免一些不重要的谈话,让我们跟那些只对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感兴趣的人保持距离。
我们之所以会做出糟糕的决定,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脆弱和不安全感。我们只是在让他人来控制我们,来替我们做决定,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利用共情来创造我们自己的生命之路。
共情式倾听中的评估过程包括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阶段。首先,倾听需要评估正在说话的那个人,以了解你所能了解到的所有关于他或她的见解、过往史、品行特征和动机等信息;其次,通过仔细专注地倾听,你要学会评估你自己,觉察到你当时当刻的情绪状态,包括你的需求、脆弱、倾向性和自身利益等。
【关键词:评估】
【感悟:了不起的父亲,“身体前倾,双眼凝神,双手相握,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开始倾听,绝不会打断对方”,“父亲会很安静,然后,他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他会确认一下那个人已经把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这时,而且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他才会给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这一系列的动作很形象的说明了共情式倾听的方法,很是值得学习。而在这件事中,他表达出对自己孩子的信任,评估后行动的力度适当、节奏干脆、不拖泥带水,值得我去学习。
首先是倾听,再评估别人,再评估自己】
(3)、对他人的评估
为了准确地判断他人的人品和动机,你一定要能够调整自己的视角,能把对方的视角也包含进来。这种随着与他人的互动而扩展自己视角的能力就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方式。当我们能走出自己,走进他人的体验之中,跟那个人一起来看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成为那个人一样,那我们就是在践行共情。共情会要求我们先放下自己的理论和评判,完全从头开始。我们要通过全神贯注地倾听,走进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再带着已经被刚才这种体验所改变了的视角退回到我们自己当中。不管从何种意义上说,共情都是一个持续发生又不断变化的自我蜕变过程。
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倾听是一种谦卑。你先要愿意去承认,你不仅没有全部的答案,而且对于某个特定的问题,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能让人满意的答案。
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想要共情他人时,你不能只依赖于规则,因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总是会打破规矩的。真正的生活也经常不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走,我们不得不临场发挥,随时准备着要走意料之外的路。
【关键词:调整自己的视角,走进他人,再带着改变了的视角退回到我们自己当中,临场发挥】
【感悟:换位思考,再退回来,不依赖于规则,随时准备着要走意料之外的路。】
(4)、自我评估和倾向性聆听
他知道如果想要对马丁先生的想法和感受做出准确的评估,他就不得不先“清空”自己,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想法,并在倾听和了解情况时努力将这些想法放置一边。
只有通过共情式倾听——倾听时不要带有倾向性,也不要控制或引导谈话——父亲才能得到他做决定所需要的信息。他必须全身心地进入到马丁先生的视角中。只有这样,他才能判断出马丁先生的观点是不是立足于全面的理解和洞察。
父亲不会对马丁先生做出预判,也就不会陷入倾向性聆听。所谓倾向性聆听,是指在听他人说话时你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听几句话后你就开始用自己的经验来填空,进而不再继续听那个还在不断深入的故事。
倾向性聆听不是共情式的,是心态封闭地听。心理学家有时候称之为“有距离地听”,这让我觉得就像是我在说话的时候,一个站在繁华马路对面的人很礼貌地点着头,但是,他一句话都没有听到。
与共情式倾听相反,倾向性聆听的人很容易根据过去经验下结论。
【关键词:不做预判,倾向性聆听】
二、互动
昨晚10点多忙完手头的事,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问她们睡了没,我想去看看父母,过去后,和妈妈聊了1个多小时,爸爸在旁边没说话,却一直在听,聊了家常里短的事,又聊了下女儿的学习,不早了,回家,让父母早些休息。很匆匆忙忙的,内心很是熨贴,很舒服,要多回家看看。
三、感恩
早上又下起了大雨,现在一定有很多人奋战在抗洪前线,也一定有很多人在密切注视着疫情和涝情,感谢这些人,守护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