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携手一生——记我的外公外婆

携手一生——记我的外公外婆

作者: 面朝大海DH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18:09 被阅读0次

          她遇见他的时候,十九岁。

          相见的方式很古老:相亲;相见的理由很滑稽:本应是给侄女安排的相亲对象,临了,十七岁的侄女贪玩找不见,临时找了她这个同样未嫁的姑姑顶替。

          初见他的那一刻,她是羞涩的,却也是欢喜的。她眼中的他,长的高高大大,眉清目秀,一看就是个忠厚老实的可靠男人,唯一让她家有些犹豫的是,他的家很穷,贫下中农,比不上她的家境,但她不在乎,只一次见面,她似乎就认定了这个男人可以托付一生。     

            他对她亦是钟意的,她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端庄大方,没有地主家小姐的习气和派头。   

            在当年那个年代,不敢肯定他们这是否属于一见钟情,是否有爱情的花在这低眉顺眼的偷偷打量中滋滋生长,绚烂了彼此的心。但千百年来,不论在哪个朝代不论在何种境遇下,爱情都是名符其实存在的。当年,他们一个二十一,一个十九,年轻的心也享受着爱情的撞击,咚咚地跳个不停。

       就因为这一次偶然的见面,他们走到了一起,是命运的安排呢,还是前世就已结好的姻缘?是阴差阳错成就的幸福,也是冥冥之中早已拉起的红线。

      她家族庞大,兄弟众多,原本也是一贫如洗,父亲为了改变现状,借钱买了一片果园,谁知在果园里挖出了很多坛子,里面装着满满的银元。像是小说中的情节,却让她们一家从贫农一跃成为地主,有地、有果园,家底殷实。只是,父亲老去,长兄掌家,再富裕的生活在她们这些做妹妹的面前,也是有节制的;再好的事,也得等哥哥嫂嫂们不希罕了,才能轮到她。否则也不会先给十七岁的女儿找婆家而不顾家里还有个十九的小姑。所以,对这个富裕的家,她是不留恋的。她嫁给了他,他兄弟姐妺五个,他排行老四,年仅二十一岁,就在甘肃武威那个乡当了乡长。   

          他极为孝顺,母亲在当时是妇女干部,性格刚强,处事干练,对儿媳严厉,属于旧日婆婆的做派;大妯娌为人刁钻、贪婪,时不时地找茬、使绊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即使放下地主小姐的身段去全力适应,她的日子还是不好过的。好在,他对她很好,在她受了委屈之后,总是尽心地安慰她。

       她是二儿媳,和大儿媳轮流做饭,她个子小,高高的锅台,沉重的大锅,这些困难她都咬牙坚持着,只是每到该她做饭那天,她都要在大儿媳的门前站很长时间,低三下四地求她把米和面拿出来,谁让大儿媳是管家的呢。她总是遭到刁难,两个女儿都相继出生了,这样的生活却仍在继续。 

            一个支援边疆的口号,让年轻的他热血沸腾,前往新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安顿好后,给她发了电报,她也要踏上漫漫的离家之路了,这一走,不知何时重回故乡。她回了趟娘家,看望爹娘,关系好的哥哥依依不舍,怕这个小妺妺 会受苦,但她不怕,跟了他,她一直毫无怨言。

         坐火车,又坐汽车,寒冬腊月,她带着女儿跟着一群男人坐在卡车的后车厢里,人生地不熟,连吃饭都不知到哪去,女儿冻的一路哇哇的哭,整整一个月,受尽了罪,她来到新疆。   

            该是新的生活吧,可比在内地更苦。那时的福海,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他们住在地上挖的地窝子里,夏天,蚊虫叮咬,奇热无比;冬天,呼呼的西北风不停地刮着,晚上一家人挤在一起,不知怎样度过了那一个个漫长寒冷的夜。他的工作很忙,走到哪住到哪,一出门就不知哪天能回来,他的工资微薄,却还要拿出一半寄回老家。她矮小的个子支撑着一大家人,别人的家属大都安排了工作,她却因要照顾来疆的婆婆和六个子女而放弃了,她到菜地劳动,带着孩子捡麦子,精打细算地花每一分钱。  

            六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也都知道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大的带小的,在那样的年月里,尽已所能地分担着父母的压力,他们一起捡柴禾,拾麦子,抓小白鱼,晒鱼干,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全家人都齐心协力、互相关照。他是好客的,他在乡里当领导,来家里吃饭的人总是很多,那时没有饭馆,来了人都是在家吃饭,平时舍不得的东西,都会在这时出现在招待客人的饭桌上,大孩子们默默走开,小一点的总是眼巴巴地靠在桌边,这时,他总是疼爱地夹一筷子好吃的给最小的女儿,他粗粗大大的外表下,一直有一颗疼爱孩子的心。   

            那时的孩子们,实在没有什么零嘴吃,他长年在牧业工作,辗转在一个个草场和牧民的毡房,和他相伴的就是他的枣红马。每当那嗒嗒的马蹄声出现在家门口,孩子们都会一窝蜂地跑出来,一是想他,再就是想他口袋里的好吃的。他总像变戏法一样,从马背上的口袋里变出很多好吃的,有时,是一包酥油,有时,是几块奶疙瘩,有时,是一些宝儿萨克,更或者,是一把翠绿的沙葱。从一个毡房到另一个毡房,也许很近,也许会走上一天,牧民们塞给他的这些好吃的,在他快回家时,他总是舍不得吃。那时的领导们大多和他一样,没有车,除了一匹马,很少再有人陪伴,无论烈日炎炎,无论刮风下雨,他就在马背上孤独地走,透过时空的隧道,穿越当今的舒适,再望向他马背上的身影,心都在隐隐地疼。但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心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容,感受到围在他身边的幸福,他一直都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他的一生,有过传奇般的境遇。当年新疆土匪猖厥的时候,他也是他们名单上要消灭的人,土匪们安排好了计划,准备好了武器,是一个铁铸的钩子,会钩住脖子让人致命。在快要动手的时候,没想到这个土匪窝被连窝端了,他逃过一劫;再有一次,他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被地委领导安排送往乌市,直升飞机接走了他,因为穷因为孩子们小,她没法跟他去,这一走,是否还能回来,谁也没有把握。尽管担心,可没有办法。他在乌市医院独自住了半年,一个高高大大的人瘦得只剩了一幅架子,但庆幸的是,他回来了,在家休养了半年,终于完全康复,他是一个好人,好人是终有好报的。

         后来,因为修建水库的需要,他被安排到水管处工作,从此和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和大家一起,没日没夜的干,这时,子女们都已开始成家立业,能给他们分担很多的压力,他的第一个外孙女也已出世,但他对工作仍然兢兢业业,去武汉大学进修水利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刻苦学习,竟然得到了优秀的学习成绩。水库修好,运转正常,他被任命为水管处处长。  

            但他仍然正直,从不用自己的权力为子女谋取什么,孩子们也有过不理解,因为工作的原因怪过他,但他不为所动。六个子女都自己找了工作,不论单位好与坏,他都要他们自己去奋斗。他在解放前参加工作,经历过建设边疆的艰苦,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在他的信念里,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共产党一定会带给老百姓幸福的生活。他就是那个年代标准的共产党员,心中没有自己,没有家人,只有党的事业,只有党的不可亵渎的荣誉。他一直是以这样的信念教育了子女,又教育了孙辈。慢慢地,家人都能够理解,都能够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惜他心中的那份感情。

          同时他却没有很好地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修建水库,他付出了心血和人生中最好的光华。他饭量大,据老辈福海人说,他一顿饭能吃一只小羊羔,再加上活累,他一次要吃很多个馒头,劳累加上葡萄糖摄入多,1976年,他得了糖尿病,从此他的生活中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他自己要经常化验尿里的加号,在饮食上也开始注意少吃糖份高的东西,而且,开始长期服用一种叫消渴丸的药。从这一年,他就很少吃白面馒头,她开始把黄豆磨面,然后单独蒸成馒头,是他的主食,小孙子们不懂事,认为爷爷的馒头肯定好吃,经常会围着他,他就笑呵呵地这个喂一口、那个喂一口。黄豆面馒头其实不好吃,长期吃难以下咽,她就想办法,在里面加上炒香的芝麻,尽量让那馒头可口些,她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练习鹤翔庄气功,每天早晚两次,二十多年从未间断,他是个很有毅力的人。

       1989年他调往县水利局,次年光荣离休。从参加工作到离休,四十多年的时间,他一心都在工作上。离休后他开始练习写毛笔字,看医学书,但仍然关心着水利上的工作。然而,这样悠闲的时间不长,1991年的春天,他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她伤心至极,在工作上,她是劝不动他的,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生命,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了一辈子,本以为可以尽享天伦,谁知,却又生了这一场大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子女们都无法接受,他一直是那样高大,那样魁梧,怎能说倒就倒了呢,他还没有享过一天福呢!他的口袋里一直没有什么闲钱,因为子女多,家庭负担一直重,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他呢!转院到别的医院,六个子女轮流伺候着他,他一直知道,但他从此再也说不出话来。是的,这次的脑梗压迫了他的语言神经,他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从此得像刚学说话的小孩子一样,重新学习说话。

           高高大大的他瘦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又回到了家,回到了他喜爱的小院里。她更加心疼他,变着法儿给他做好吃的,增加营养,闲时会教他说话,练习发音。他也还是闲不住,没事了种种菜、喂喂羊、写写字、看看书。他还是那么喜欢孩子,喜欢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每逢他的生日,孙子们都精心挑选他喜欢的礼物。他病好的第一个生日,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了一把藤椅,他高兴极了,冲着孩子们树起大拇指。每到节日,尤其是春节,大家都会早早地来到他们身边。看着忙碌的子女们,看着欢快地跑来跑去的孩子们,他总是笑的合不拢嘴。他就是这样,他所感受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和睦地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其实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这样,还有什么能比一家人都平安、健康、幸福更重要的呢?     

            2000年5月1日,是她的生日,也是他和她金婚五十年的日子,孙辈们在很早就筹划着要给他们庆祝金婚。一向节俭的他,竟然同意了在餐馆庆祝的请求,并且同意邀请亲家和一些老朋友。那一天,远在乌市的亲戚也赶来了,全家五桌人,有司仪有摄像,很热闹。大外孙女念了庆祝词,几次哽咽,为着他们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孩子们围在他们身边,齐唱歌曲,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万分感动。他和她一直在幸福的笑,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幸福多么来之不易。   

            过了两个月,她在女儿的陪同下去了北京。他感觉咽部不适,却没有告诉儿媳,只以为自己是没有吃到她做的饭。直到2001的2月,不适的感觉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通知去乌市确诊。经过确诊,他得了食道癌。糖尿病时间太长了,种种病发症都在显现。 

            拿回的片子上,他的食道只有细细的一条缝。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哭了。没有人告诉他,他却什么都知道。他边笔划边写,说他早就感觉到了,他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他让大家不要难过,他仍然慈爱地看着每一个去看他的人。他肯定很疼,但他一直都不说,因为很快他就吃不下东西了,吃什么都要吐,有时连喝的水都要吐出来。他开始频繁地进出医院,一向高高大大的他开始越来越瘦,她年纪也大了,但始终陪着他,想着办法,把东西做的细细的软软的,希望他能吃下去一点。 

            8月2日晚,他开始吐红色的沫子,亦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脏开始衰竭。8月4日上午,子女们都在他身边,但他已进入了弥留状态,他的呼吸开始歇息。一停顿,孩子们就拼命喊他,一喊他,又顺一点气。于是大家不停的喊着他,似乎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呼吸不再停止。2点半,他的气息渐渐微弱,直到无声,他像睡着了一样,享年73岁。她一直握着他的手,他离去的那一刻,突然从眼睛中流出了两行泪水。他一定听到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呼唤,他一定感受到了她掌心的温暖,她握着他的手难过的瘫了下去,但是无论怎样,他都不会再醒了。孩子们扑在他身上啕嚎大哭,我也叫着爷爷,哭的肝肠寸断。 

            是的,他便是我的外公,她就是我的外婆。因为不想加个“外”字,所以一直叫爷爷奶奶。我一直感谢他们五十年前那场意外的见面,使我们有缘分成为一家人。他和她共有九个孙女外孙女,还有三个不是亲的胜似亲的孙子女。从十个月开始到十三岁,我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目睹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我感受到了他们深深地疼爱。小时候,我们最爱的事情,就是听奶奶讲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讲爷爷的险遇、讲生活的艰难,讲着讲着,奶奶就会流眼泪,那是对苦难回忆时都感受到的苦涩。有些情节我们都能背下来,但还是喜欢围着听,这时候,爷爷总是笑呵呵地在一旁说“对、对”。 

          奶奶有些严厉,但爷爷对孩子一直宠爱。小时候,我们最爱和爷爷玩的游戏就是猪八戒坐轿子。爷爷坐在沙发上,伸直双腿,我们排着队挨个坐在上面上下直晃,我们高兴的哈哈大笑,爷爷累的满头大汗也不恼。和爷爷玩的最有意思的游戏就是他会把暖瓶的瓶塞藏在房间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让我们找,我们一群小孩子,在房子里转的头晕,找也找不到,乐此不疲。爷爷爱劳动,爱种花,我们也向爷爷学习,我们一起从压井里压水浇花,给他最喜欢的那棵文冠果浇水。爷爷喜欢过年热闹,我们半个寒假都在爷爷家帮忙包饺子、炸油果子、洗衣服、打扫房子。现在想起来,这点点滴滴的快乐,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我就是1976年出生的那个大外孙女。和别人不同的是,我得到了爷爷奶奶更多的爱。我小时候,全是在爷爷奶奶的被窝里滚大的。大一点自己睡小床了,每天早晨爷爷叫我起床时都会亲我的脸,用胡子扎我,直到我笑着醒来。后来回自己家了,再去时,爷爷还是希望我住下,每当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都不忍心拒绝。他做气功早起时,依旧会坐在我的床边看看我,有时我已醒了,却是不睁眼,我就想闭着眼睛,让他好好看看我,因为我长大了,就是内心期待他像小时候那样亲亲我,我知道他都不会了。

            在爷爷面前,我一直是个受宠爱的孩子。六七岁,夏天随他去水管处玩,他走到哪都要带着我。晚上灯一灭,臭虫就会跑出来,咬的我身上全是红色的大包,爷爷就整晚不睡,拿着苍蝇拍子到处打臭虫。上学前,我得了一场大病,咳嗽的根本不能躺下,每晚只能坐着睡,爷爷把我包在被子里,放在他的怀里,他就坐着靠着墙睡。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更痛苦的是爷爷的烟瘾很大,从来都是抽用报纸卷的那种磨合烟,后来是抽雪茄,可为了我,每天都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到外面匆匆抽两口就赶紧回来。当小舅母告诉我这些时候,我禁不住哭了,因为我知道爷爷的烟瘾有多大,我能想像到他在寒风中快快吸几口的样子,我心疼。   

            后来上学了,每天早晨都是爷爷起来给我做饭。冬天的早晨,先是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围着院子跑五十圈,然后会给我盛一大碗飘香的羊肉泡馍,坐在一边疼爱的看着我吃。就是这个方法,调养了我的身体,才让我后来能参加学校的田径队,能热爱上体育运动,到现在都能有个比较好的身体。

       爷爷对我的这些疼爱,全家人都看在眼里,在他的亲孙辈中,我是最大的,其实还有更小的孩子需要他疼,但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我,每次吃饭,都要把我的碗里夹的高高的,堆也堆不下,这才笑呵呵地往其他孩子碗里夹。好在孩子们都习惯了,也都不计较。同样在我的心里,爷爷奶奶也是最亲的人。生日时,我组织大家买礼物,我们给爷爷录过每个人的祝福,生日时放给他听;我们集体给爷爷磕头,一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爷爷总是笑呵呵,奶奶总会高兴的抹泪。小舅一家和爷爷奶奶同住,但从初中开始到大学一二年级,每个星期我都会去给爷爷奶奶洗衣服,最开始时周末还没有双休日,所以我的每个周末都不能和朋友们一起玩,他们有的不理解,但我在一直坚持。上大学时,每次回家,都要给爷爷奶奶买个礼物;他吃不下东西时,我在乌市参加演讲比赛,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药店,终于买到了爷爷唯一能吃下去的那一种营养品;他的腿肿了,我给他按摩,给他捋捋,让他舒服些,少一点病魔带来的痛苦。 现在想来,一直也没能给爷爷做什么,幸亏做了这一点点,让我想念他的心得以片刻的安慰。

            对于这份亲情,我亦是庆幸的。因为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要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回忆,他们对我的宠爱,虽然让我有些任性,但也给我了满满的自信,让我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爷爷也非常喜欢我的先生,喜欢他的上进,喜欢他的人品,如果知道他后来又到他挚爱的水利行业工作,我都能想像出他高兴的样子;再如果,他知道了我们有个可爱的小女儿,样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哪怕看一眼,哪怕只抱一下,又该有多好?

            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遗憾。2001年4月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工作人员,连五一的七天长假都没有休息,那个夏天忙的昏天黑地,去看望爷爷的日子很少,总是想着还有很多的时日,总是没预料会如此之快,现在想来,“三个代表”的繁忙,如一片过眼云烟,消失的不知哪里去了,而奶奶告诉我,爷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窗外,望着大门,希望看到我们。这一句话,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愧疚的心上。2月份,我结婚,爷爷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我把结婚照拿给他看,他认真地看,看到我和先生笑颜如花,他不住地说好,婚后,爷爷就确诊了,一直也没有机会到我的新家,后来病重了,弟弟开车拉着爷爷在县城慢慢地转转看看,因为没有我家的钥匙,也就没能去成。真到离开,爷爷都没有看到的他最喜欢的孙女的自己的家,我心里很难受。

         对于一个人的怀念,很多具体的情节都已模糊不清,只有一些细节,像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开放在我们的心田。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会那样的想念爷爷,过年时,他还来到了我的梦中,一如从前的模样,一如从前的亲切。现在,我坐在这里写着怀念他的文字,写着他和奶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生,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温暖,又在我心间荡漾开来。那是爷爷握着我的大手,无论冬夏,都是我暖手的火炉;那是奶奶不在时,爷爷给我梳的两个小辫,用绿色的毛线缠着;那是有次他去书店买书,我坐在车里看到的他高大的背影;那是全家外出野游,他耐心钓鱼的样子;那是他病重时,大门一响就望向窗外的眼神;那是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棺材里安祥的面容,那是他最后离开家时,我们齐刷刷跪倒的哭泣。

         这些记忆,已牢固地刻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是的,在我的成长的路上,爷爷倾注了爱和心血。没上小学时,我就会认会写很多字,熟背很多的唐诗,启蒙教育让我在之后的学习之路上一直保持在前列。91年,爷爷躺在医院里,我拿回了团员证,他特别高兴;01年,他病重期间,我入了党,他更是高兴。在爷爷语言障碍的那些年里,每次我去,他都要给我讲几个小时的水利、医学,尽管很多内容我都是根据他的只言片语去猜的,但只要猜对,爷爷就特别高兴,他因为说不了话而太寂寞了。他一直在订《求是》杂志,每次看完都要留着,把好的文章折起来,待我去时,让我大声的读,督促我学习。当时电大录取了我,我多么想复读一年,但爷爷很高兴,他坚持让我去上,于是我去了。他一直要求他的儿孙们做个正直的人、敬业的人、勤奋的人。他学会说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共产党员;邓小平去世时,整个追悼会他都一直站着,也不允许我们坐下;在我们的家里,没有一个人敢说共产党一个字的不好,因为爷爷知道了会不高兴。他的这些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们,使我们知道了,该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他去世后,因为在组织部工作,我得以看到他的档案。在一个静静的下午,我翻开那不太厚的档案。那些发黄的纸片就记录着爷爷自工作到离开的一生。有年轻时的照片,有任职的文件,有很多的评语和鉴定。里面有一句评语是:今后要注意个人卫生,白衬衣经常发黄。我说给奶奶听,她一听就哭了。她告诉我说,因为孩子多,还要给内地寄钱,爷爷只有一件白衬衣,没有换洗的衣裳。而且长年在牧业上,连家都回不了,谁又能给他洗啊。我轻轻地摩挲着这本档案,很快它就要交馆了,成为一个尘封的历史,但在我的心里它永远都这么清晰,因为记录着爷爷的辛苦,记录着他的奋斗和追求。  

         他去世后,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他的一点东西,我的比较多。他在时睡觉包枕头的一个黑色的头巾里,有他的几件衣服,有他写的毛笔字,有他最喜爱的书,有他记满字的笔记,还有他随身带过的小玩艺。每当打开这个小包,我都要趴在上面闻闻爷爷的味道,看着那些熟悉的东西,它们都还静静地躺着,可他们的主人,我想念的爷爷,又在哪里?   

            爷爷走了已经八年了,每次去看他,都会流眼泪,在脸上或心里。奶奶有时也去,八年来,每当和奶奶住在一张床时,她都会和我聊聊爷爷,我知道,她很想他,比我还想。其实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爷爷去世三周年,上坟回来,平时话不多的父亲像个孩子似的啕嚎大哭;他去世几年了,我和俩个表妹一起看他去世时拍摄的录像,三个人还是禁不住的泣不成声;他去世的第二年夏天,他牧区的老朋友照旧来看他,听说他不在了,那个同样风霜的哈萨克老人趴在桌上呜呜哭了。爷爷走了,但他的老伴还在,他的这些好,在我们这些儿孙辈心头都难以挥去,更何况一起走过51年的她呢?他们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与人为善,恩爱地走过一生,现在四世同堂,儿孙一个比一个好,用老人的话说,又何尝不是他们为后辈积的福呢?  

         写到这里,好像跑题了,又好像是情里之中的事。因为八年来,从来不敢轻易去写点什么。朋友们都知道,自爷爷去世,我就再也唱不成《星语星愿》这首歌,没有一次能唱下去。逝者已逝,我们像要爷爷期待的那样,做个正直的人,做个善良的人,做个忠诚的人,做个好人。我们也要像他在时一样,照顾好奶奶,让她安度幸福的晚年。

       明年是奶奶的八十大寿,孙辈们都已商量好,要给奶奶过个隆重的、热闹的生日,让爷爷也高兴。

            以上这些文字写于2009年2月12日,整整九年前。2010年5月,我们一家人给奶奶过了一个开心、感动的八十大寿,那些感恩的泪水、那些祝福的歌曲、那欢快的黑走马,似乎还历历在目,而奶奶也于2011年11月离开了我们。他和她,一前一后,相隔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今,他们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我总是很想他们,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或者仅仅是不经意间。也许是路边的一个身影,也许是听到浓重的武威口音,抑或是有时仰望天空时,总觉得他们还在。在学习家庭建设的这一年,诉祖德、感祖恩,承祖训,传祖风,在家风的建设中,寻找并传承着家训与家规,更是让我时时想起爷爷奶奶的好。他们很少说教,却做了最好的福德示范,那些美好的品质,那些清晰的界限,那些朴素的情感,那些做人的底线,都深深刻在我们家族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恩我的爷爷和奶奶!

            习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且清晰的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感恩这一年,在家庭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先行一步,带着觉知,带着使命,引领家族,连根养根,打造、践行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文化,让我们的家洋溢在幸福、喜悦的光明之中,让我们良好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让孩子们带着这独特又高贵的家庭印记,去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小家是,大家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一个个小家开始,由千家万户共同托举,而我们,责无旁贷!为了这个梦想,从心开始,从此时开始,坚定地走在健康、优质、幸福、美满的家庭建设、家文化建设之路上,祝福我们收获满满,每一天都开心喜悦、富足绽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携手一生——记我的外公外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pr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