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各项改革向着纵深发展,对外开放日臻完善,我国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深受党的改革开放富民之惠的我,感受最深的是:“沙家浜玻璃模具之乡”的破题和发展。
一,沙家浜走出首批模具工人
人所共知,自古以来,沙家浜镇是个地势低洼、交通闭塞、血吸虫病流行的苦地方。这里没有公路、没有大道、没有工厂、没有楼房,抬腿就下河,出门先动橹,是标准的水乡泽国。当年,沙家浜镇有一批农民逃荒来到上海,成了中国最早的模具工。其中有沙家浜人黄海瑞创办的“黄发记”。黄海瑞,1886年出生于昆承湖边横泾镇北一个叫“湖甸里”的小村子里,从小拜师学铜匠,文盲。抗日战争前夕,因饥荒离家去上海“跑单帮”,凭本行手艺在上海挑担跑弄堂,替市民修理铜铁器件维持生计。时有一家日本玻璃厂老板,问黄海瑞:“你能不能把这批即将报废的玻璃制品模具修复?”黄师傅反来复去看了许久说:“先让我带一件回去,明天原物归还。”日方老板答应了。黄师傅回家之后,手中拿着这块生铁玩意儿琢磨着,心想:这不就是一件铁器物件吗?可以试试。凭着他精湛的手艺,不但修复了那件旧模具,还制作了一件新模具,也许这是中国人全凭手工制作的第一件玻璃模具制品。第二天交货时,日方老板大吃一惊,心想:中国竟有如此高人,服了。从此以后,这家玻璃厂的大批模具不再运回国内,全由黄海瑞修理。随着业务的增加,不久,黄海瑞亲自开办了一家模具厂,冠名“黄发机”,专门生产和修理玻璃模具。最初仅10多台皮带车床,30多名从家乡招收的农民工,灰不溜秋的厂房,灰不溜秋的工人,全凭黄海瑞言传身教,这在当时全上海甚至全国还是第一家,毫不夸张地说,是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模具工人〔时称外国铜匠〕。嗣后,黄又资助学徒赵公泰〔也是湖甸里人〕,又创办了一家模具厂。从此,沙家浜人创办的这两家模具厂立足大上海,誉满全国。
二,改革开放前后的尴尬
改革开放前,出身于沙家浜的这批国内一流的模具师傅先后退休,并将玻璃模具制造技术带回了家乡,回乡后却无用武之地。当时正是"大办农业,以粮为纲″的年代,在"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思想支配束搏下,虽有办厂的经验,但政策不允许办工业,上海师傅无用武之地,公社大队领导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由于退休老师傅的多次游说,公社农机站站长常小丙心动了,湖浜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正元心动了。1974年4月,公社农机站和湖浜大队几乎同时办起了玻璃模具厂。这件事可惊动了公社党委,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责令关停,理由是不符合"以粮为纲"政策。公社模具厂转为农机厂,湖浜大队转为农具修理厂,因为在以粮为纲趵年代,修理农机具是名正言顺的。实际这两个单位仍在为办厂作准备,分别派出6位小青年去上海模具厂学技术。特别是湖浜太队农具修理厂打了个擦边球,悄悄地做了一批玻璃模具成品,竟然卖了个好价钿。用厂长顾德桂的话说:当时的利润率达到80%。就这样,他们偷偷摸摸办了二年,当时的公社干部听到模具厂利润这么高,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管得不是那么严了。湖浜大队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就实行了以工补农,对出售国家的商品粮实行价格补贴,从而鼓励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跃而成为全县的先进大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就在这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紧接着,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步下达到基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来越深入人心。公社党委及时介绍了湖浜大队创办模具厂的成功经验,从而带动邻近的庙王、潘滃、双浜、曹浜、黄曹、水南、下浜、前荡、草荡、徐石等村相继办起了13家玻璃模具厂,至1990年末达30多家。退休的上海师傅中,有郁阿苟师傅扶持的湖浜模具厂、双浜模具厂;黄根生师傅扶持的潘洪模具厂;谢福民师傅扶持的市南模具厂;翁金海师傅扶持的前荡模具厂;李松林师傅扶持的市镇模具厂;计阿四师傅扶持的王曹模具厂;周连生师傅扶持的东方模具厂。他们又培养了一批模具师傅,成了沙家浜玻璃模具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玻璃模具制造业务,形成特色,不久,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玻璃模具之乡”称号。
三,"模具之乡″在腾飞
1996年,常熟市精工玻璃模具有限公司购进了第一台数控车床。1998年9月29日,沙家浜镇玻璃模具协会正式成立,名誉会长张永泉,会长赵义元。模具企业抱团发展,共同驻册了“沙家浜模具”商标。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企业纷纷引进科技、加大投入,全面实现了车床数控化、制图电脑化、设备现代化、工艺自动化,出现了勃勃生机。从此,沙家浜镇呈现出经济外向化,布局小区化,企业集团化,产品科技化,经营多元化的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精工、建华模具厂率先承接了第一批外贸业务,紧接着,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取得自主出口权。短短几年里,产品先后进入日本、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高端市场,并与世界顶尖和国内著名的日用玻璃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此,“中国玻璃模具之乡”的美名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2012年12月,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来沙家浜镇调研考察,随即被授予“中国玻璃模具产业基地”称号。
2017年11月,全国首家"沙家浜玻璃模具之都″申报成功。从此,沙家浜不光有阿庆嫂,不光有大闸蟹,还有一个玻璃模具之都。当你漫步街角,印入眼帘的可能还有一家玻璃模具企业,质朴的外墙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这里未必秀外,却一定是慧内的。一位诗人情不自禁地吟道:漫游多情沙家浜,模具之都新景象,精品纷纷出国门,凝固音乐已奏响。2017年12月30日,沙家浜玻璃模具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沙家浜芦逸度假酒店隆重召开。有47家会员单位出席会议,中国日用玻璃理事长孟令彦,秘书长赵万帮,市检验检测中心领导,市委、市政府、市工商联分别派人参加会议。大会听取了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汇报,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商会第三届理事会,为沙家浜镇玻璃模具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赵义元再次当选为会长。
“中国玻璃模具之都”是产业集群的最高荣誉。全行业实现“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知名的玻璃模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江苏省旅游局印发了《关于认定2017年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省工业旅游区点、省自驾游基地等的通知》,沙家浜玻璃艺术文化园成为常熟地区唯一获得认定的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示范点置身沙家浜玻璃艺术文化园,既能享受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带来的视觉盛宴,又能获得精美玻璃制品设计生产的科普知识;既能感受传统工业进化过程中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又能感受到行业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游客们带来绿色、创新和美的享受。
玻璃模具是沙家浜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从黃发机到晶益玻璃模具厂,从模具之乡到模具之都,这是一条不平坦的路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师傅们又收了徒弟,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全镇从事模具生产的企业已有110家,从事模具生产的工人达6000余人,在此基础上,整合成立了沙家浜玻璃模具特色产业创新平台。如今,全国市场四分之三的玻璃模具产自沙家浜,每年有超过150万套玻璃模具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在全球中国采购市场中,沙家浜模具占有率高达90%。
参考资料:
1,2017年3月方志出版社《沙家浜镇志》19页、21页、162页。
2,2017年7月创办于常熟市精工玻璃模具有限公司的《沙家浜玻璃模县展览馆》。
“沙家浜玻璃模具之乡”的破题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