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现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女性题材的创作都绕不开一句名言: “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书名:《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伍尔夫
这部小说是两篇讲稿的合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女性为何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第二部分是应该怎样读一本书。
Part01:浅聊作者生平
伍尔芙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女权运动的先驱。但她的成长之路可谓异常坎坷。父母双方都曾离过一次婚,属于重组家庭,她从小就与异父异母的七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双亲相继去世后,她经常遭到同父异母的哥哥的X骚扰。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的丈夫。结婚后,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拥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及房间,并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圈内人脉赚到钱,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
Part02:一间自己的房间
成长的经历,让她对女性的地位有了深刻的认知,后来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篇类似小说的散文,涉及女性在经济、教育、职业、生育等许多领域面临的困境,用历史的眼光探讨了女性被剥夺的多项权益。
当我们细读她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虽然这写于1928年,将近一百年后,对于书中所描述的种种我们仍不陌生。依然能体会到她所传递的女性觉醒呼声,也仍旧被她强大的文字力量所鼓舞。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深深的共情到了,全职在家3年,想要拥有的时间,真的太难了。你发现你会被无数的琐事缠绕,当你认为处理完事情,并把孩子交给另一半带时,你的耳边不时的会传来他们的呼喊声,十分钟独自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仅有的时间就是深夜等孩子睡着了,内心又担忧把他吵醒了,无比忐忑。读这本书我就在想,我一定要拥有一件自己的房间,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作者所说的房间,并不单单是一间房间,它所包含了三个方面:不被外界打扰的居所、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恰巧也读过《飘》、《简爱》、《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等这些著作,你会发现19世纪之前,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她们只能被囿于家庭,相夫教子。在书中,伍尔夫虚构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子,合理推断了她的悲惨命运。
从古至今,盛世需要美人来点缀,乱世需要美人来顶罪,而这些历史典故几乎都出自男性的手笔。
鲁迅在《且介亭杂记》中这样写道: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读历史时,你会发现女性在现实中困顿于枷锁;读诗章时,你会讶异于女性被捧上虚无的神坛。然而在现实中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怪物—长着鹰翅的蠕虫,象征美丽的精灵却囿于生活的琐碎之中。
Part03:应该怎样读一本书
实际上,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个人能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只有一条: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应该顺从自己的直觉,发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思考,同一本书会得到“伟大的著作”和“和毫无价值”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一本书若能给你启迪,那它与你而言,就是一本好书;反之无论它具有多强大的震撼心扉的力量,终究无法渗透到你的内心深处,与你而言,就没有价值。
摘录:
一笔固定收入竟能让人的脾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真是值得说道的事,千真万确。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从我这儿抢走那五百英镑。衣食寓所,永远都是属于我的。消失的不仅仅是辛苦与操劳,还有愤恨与怨怒。我不需要憎恨任何男人,男人伤害不到我。我不需要取悦任何男人,男人什么都给不了我。
首先,你必须照亮自己灵魂的深刻与浅薄、虚荣与宽宏,说出你的美貌或平庸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你与这个变动不休的世界——这个充斥了摇来晃去的鞋袜手套等各色物品,浸淫在药剂瓶中散发出的淡淡香氛中,铺着人造大理石地板、头顶穹顶长廊的布料市场——有何关系。
我希望你们能用写书或别的方法给自己挣到足够多的钱,去四处旅行,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钓线深深地沉到溪流中去。
生活不应只是一方灶台、寄人篱下、家里长短。也应该有那些发现的美妙、创造的激情、言谈辩论的热忱、运筹开拓的豪情。人生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要真正地独立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