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羡慕那些写作时一气呵成的写作者,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大部分人的文章都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调整才能逐渐完善。
写作本质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
这中间需要经过想法、提纲、草稿、初稿、修改润色和打磨等一系列的阶段。
修改文章的方法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也各有千秋。
有的喜欢从小处着手,先修改错字,再通顺句子结构;
有的则喜欢通读全文,找出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
还有人习惯从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进行拆分修改。
但不管修改的顺序如何,对文章的调整无不是从语言到整体的系统把握。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
1.修改笔误
现在的写作者多是用电脑进行,难免会出现错别字,这是修改文章最基本的步骤,应特别注意。
除此之外,一些基础性字词的错误用法也要尽量避免,如的、得、地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比较容易出错,如何时该用破折号,何时使用冒号,句号应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问号和省略号能否并用,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如果写作时不注意,事后再不检查纠正,很容易出现错误甚至闹出笑话。
2.句子结构
句子结构合理就是要求一句话必须符合基本的语法。
这种错误在长句子中更容易出现,
如“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顽皮好动又让人捉摸不透,是每个父母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缺少主语,什么是父母的难题?
检查长句子是否有语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句,即去掉修饰,将句子缩减到最短。
如上面的例子缩写完就变成了:“认清是难题。”其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3.段落调整
我们在写作时通常都会按照一个叙述的逻辑结构进行,
但是这个叙述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作的时候是一个顺序,
可能回过头修改时又会有新的想法出现。
所以在检查阶段,可恶意尝试将不同的段落进行顺序组合。
调整完再通读一遍,看看上下文的衔接是否紧密,会不会出现不符的情况。
当然,调整文章段落并不是必须或万能的,它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借助衔接词来引导段落的过渡,消除生硬感。
4.结构大调整
结构的调整是对文章整体进行的大变动,在什么时候会需要这样做呢?
一是文章跑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局部的小调整已经不能拉回偏离的主题,
必须删除多余或无关的段落,重理文章的逻辑关系,反复强调文章主题。
二是文章存在巨大漏洞和风险时。比如论证不足,观点站不住脚等,都要进行大调整。
写作者需根据整体需要补充内容或绕过漏洞进行创新性写作。
三是文章整体需要增色时。即文章内容详实,也没有表述的问题,但文章缺乏亮点。
这就需要在叙述方式和结构设计上做文章,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5.点睛之笔
一篇文章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只有一两处,可能笔墨不多,但意义重大,也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了。
在修改文章时如果能增加或完善这一两个关键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题经常被看成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海量信息的这个时代更是需要着重修改的地方。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这也是文章的闪光点之处,值得细心研究。
“玉不琢不成器”,写文章也是如此。
经过三番五次,千锤百炼,好文章才能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