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愤怒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轻则伤身,重则要命。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就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女乘客因为坐过站,想马上下车,司机不停,她就去骂司机,并且抢夺方向盘。那司机呢,不是想着及时停车已保安全,而是选择反击。结果在双方拉扯之中,车辆失控,冲下桥梁,坠入江中,一车人葬于水底。
我不知道这二位在掉下去的一瞬间有没有后悔自己不该这么冲动,但不可逆的是,一车生命,转眼就没,令人唏嘘不已。
如何平息怒火,把怒气降低,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控制愤怒》一书就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你处理情绪问题,让你了解愤怒的本质,告诉你怎样在困难重重、不公平的社会里学会平静的生活。
作者是超越了弗洛伊德的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他积极投身心理学60余年,诊治15000多名饱受情绪困扰的病人,逝世后被美国媒体尊称为“心理学巨匠”。
02
此书反驳了一些传统心理学的观念,比如发泄能减轻愤怒。
虽然发泄能让人轻松不少,不过是暂时的。我们会逐渐习惯每次生气就去发泄,却不去关注生气的频率、程度、以及根源。也就是说,我们在该生气时还是会生气,因为在生气时总会用发泄来救火,这对控制愤怒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对此,作者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它以ABC理论作为根基。
A指的是诱发事件或逆境,B是信念体系,C是情绪或行为结果。
C是由A和B共同造成的(C=A×B),我们的情绪主要受到外界事件和我们对此事的看法两大因素影响。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杰克和琼答应和你合租一套公寓,共同承担房租,前提是你把公寓修理好,并配好家具。
你同意了,花了不少费用弄好公寓,但他们却另有计划,不能履行之前的约定。
你肯定非常生气,因为这很不公平。你下意识的认为是他们让你这么气愤,说他们太差劲了,不守信用,人品差。
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我们很难提前预测并改变这件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走。
但正如作者所言,虽然A难以改变,幸运的是,还可以改变B,也就是对此事的评估。
也就是说,让你生气的不是别人,主要在于你自己。
03
一旦你对事情(A)做了评估,产生了信念(B),你的信念就决定了你对A的感受和行为。
这么看来,这套理论不仅解释了产生愤怒的根源,也可以解释其他情绪的由来。
比如符合你预期的事情,你认为是“好”的,你会喜欢、快乐。反之是“坏”的,你会厌恶、憎恨、愤怒。
经常追《明星大侦探》的人,会知道鬼鬼嗓门比较响亮。而且台湾腔,有些字不太认识,断句也比较奇葩,在读一些文字类证据时经常闹过不少笑话。
有人说:“鬼鬼嗓门太大了,吵死我了,听着闹心”,或者是“鬼鬼字都认不全,断句也断不好,听着别扭”。
相反,有人就站出来说:“这是鬼鬼的人设和定位,也是她平时的性格,她是我的快乐源泉”。
看得出来,网友对其褒贬不一,因为他们对此事看法不一样,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情绪。
对于那些不喜欢鬼鬼的人来说,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鬼鬼必须嗓门小,说话必须标准,断句必须正确。
但并没有规定要求她必须这么做,这其实是一种强迫性思维。说不定,节目组正是看中她这点才邀请她来的呢。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表现的无所谓,有的人就很受不了的原因。
诚如书中所说,造成我们困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评估。
04
那么,要控制愤怒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转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剔除强迫性思维。
就拿租房的例子来说,杰克和琼的行为确实不太符合道德,但他们有权利这么做,或者有某种原因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预期走。
另外,是个人都会犯错,都会有缺点。相反,他们也会有闪光时刻和亮眼的表现。接受这一点,也就没必要把个人行为与其品格挂钩。
因此,面对生活中平常不过的小事,理性一点,对不符合个人预期的事情感到失望、遗憾,就算感到愤怒,也不至于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控制愤怒》一书,算得上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因为作者破除了传统心理学上处理愤怒情绪时的误区。更重要的是,他开创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单、新颖、有效,解释了愤怒产生的本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控制愤怒,不是告诉我们抗拒愤怒,而是要掌控愤怒的频次和程度。
我们难以做到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不至于被情绪洪流牵着鼻子走。
当然,即便因为生活中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感到气愤,也不必自责。因为愤怒只不过是一种普通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它,接纳愤怒的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