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阿猛
悉尼魅影 跟屹松学拍的动感抽象艺术照。请雅静,我要说一件严肃的事儿了。这件事发生在逛动物园的同一天,因其重要须剥离出来单独说说。
15日晨,我们计划去悉尼中心逛街,然后登悉尼塔俯瞰市容。因不方便停车,决定乘公交车前往。行车途中,韩三通过微信获悉悉尼中心区发生伊斯兰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据称一家咖啡馆和悉尼歌剧院安放了炸弹,城中心局部地带已实施戒严。
怎么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许是当兵的英雄主义驱使,或是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对即将面临的险情产生探险的冲动。
雪梨大桥内部,可以攀爬观光,收费不菲再by the way下。哈尔滨遭遇大洪水、火烧连营、塌楼、抢银行事件,本报记者总要第一时间往上冲,编辑部都像前线指挥部一样紧张忙碌。
大巴行至雪梨桥头遇阻,看到几辆警车停在路旁,感觉接近危险区了。车不动,人也不让下,半个小时过去了,又半个小时没过去,车辆放行了。所幸下车点离目的地不远,决心执行原“作战计划”,走哪算哪吧。
从小动物园出来,转身向悉尼制高点——悉尼塔(塔顶建筑物有九层,有餐厅和旋转观光平台)挺进。
街上行人稀少,沿途商店纷纷挂出临时歇业告示。不管三七二十一,钻进高速电梯直奔塔顶。不知为什么,在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时,易受攻击的电视塔竟然没有关闭(原以为要退票的),我们也都忘了911惨剧变换方式重演的可能。
事后屹松告诉我,他用400长焦密切观察机场方向的天空,监视有无异常飞机的动向。
我心里话,等你发现了,还来得及跑吗。
专心欣赏脚下的海德公园,像看微缩景观,地面上巍峨的大教堂,变成精致的小模型了;整个公园就是一块织着绿色图案的漂亮地毯。
没留意,公园各入口已经封锁,园内几乎没有游人,呈现难得一见的空旷景象。
三儿最先发现“敌情”。
面对海德公园10点钟方向,一条狭长的街路顶端,斜拉着警戒线,聚集多辆警车,还有一大群人驻足围观。
用望远镜头拉近仔细观察,看清楚了,那里是“长枪短炮”的记者阵。
“下去看看!”
不约而同的想法,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
老肥稍有犹豫,被我们几个老兵的情绪感染,毅然决然牵着小陶的手小心翼翼地尾随而来。
事发地点在一家叫lindt的巧克力专卖兼咖啡馆,周边是高档写字楼。那天的欢迎晚宴后,我们曾路过这家店去看夜幕下的彩灯圣诞树。
体验战地记者的感觉 这位澳洲记者的头型属于“没事找抽型”据说, 建国200多年来,澳洲从未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如何处置毫无经验。这次是独狼作案,如果遭遇有组织的恐怖袭击,结果不堪设想。事后,澳洲总理也承认,事件处置不当,有许多要检讨的地方。
到达最后一道警戒线,混入记者群向事发点张望。这里的气氛没有预想的紧张,由于双方陷入僵持,记者和警察长时间等待,都从焦虑不安中松懈下来。
老肥隔街而立,假装悉尼TV主持人,用手机向发小群做现场直播。
看看没啥动静,收队撤吧。
一群坐在路边台阶上的执勤警察进入视线,老肥套近乎要求合影。
“we com from china. can you take photos with us ?”
“yes!”
我们都兴奋地扑了上去。
这张露出笑脸的照片在我的朋友圈转发后,引来了非议。
某球友说,“一群无知的游客在人质还没解救的情况下,跑去与警察愉快地合影,怎么笑得出来!”介个家伙平时打球总输,这回隔着太平洋轰来一炮,火力太猛了!
我这个气呀,立即据理回击:“出现暴恐,震惊,焦虑,哀伤,人心与共,更激起珍爱生命,呼唤和平的感情。生活还在继续,人们不能被恐怖主义吓倒,如果你当时走在悉尼的大街上,发现一群休息的警员,一定也会怀着敬意与他们合影,笑容也是正常反应。不要动不动指责,无知确实很可怕。”
回过头细想,我们的表现确有失当之处。换位思考:陌生人陷入危难,震惊之余一般不会影响自己做事的心情;如果险境中有亲友呢,会因焦虑牵挂而乱了方寸,哪还笑得出来。我们都是平凡人啊,难免内心的软弱和麻木。
我和小宝当时设想过,如果我俩被劫为人质,看准时机,一个抱住暴徒胳膊,一个抡起椅子爆他的头,成为英雄,被授予悉尼荣誉市民,奖励……做白日梦呢吧?!
人都有道义良心,也有强烈的求生欲,在危机中求生的念头往往占据支配地位。能置生死于度外解救他人的一定是人中豪杰。在这次事件中牺牲的两个人,一位是奋起夺枪的帅哥店长,一位是保护孕妇挡子弹的美女律师 ,他们是彰显人类大爱的英雄,谨致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敬意!
中青报对劫持事件报道的配图有与我们合影的警察 向工作在危机处理现场的记者同行致敬 真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