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星期天,难得清闲,老天也不错。三月里春风最解人意,柔柔的,真的是拂面不寒杨柳风。阳光也可以,暖暖的,如母亲的胸怀。美中不足的是,城里有一点雾霾,淡淡的,也让人遗憾。
如此时光,最惬意莫过于徜徉山林,踏青原野。世界很大,没钱去不了;身边的美景,岂能错过?于是,邀约几位朋友,驾车一起出游,他们也都爽快,欣然同去。去哪里呀?有人提议“去华县毛家沟,主席祖籍地,听说是新开发的景点”,我一惊,感叹自己孤陋寡闻,赶紧赞同,于是一路向东。
大家都没去过,自然要靠导航了!这一次我又被这高科技整了一下。车行西潼路约半小时,然后被指引折向南,进入一条比较窄的乡道,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路,蜿蜒而上。谁知有一段路竟是连续的急拐弯,坡陡弯急,我的心一下子提起了,方向盘在我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呀,南无阿弥陀佛!
幸亏此路偏僻,少车,没有中途会车,否则我这手动挡的老车,要是半路一停,又要考验我这半坡起步的半拉子功夫了,坡陡,路烂,人没底气呀!跟着前面的一辆摩托车,它也慢吞吞的,如老牛般,盘旋而行。一上塬顶,豁然开朗,良田沃野,村庄田舍,阡陌相通。天空湛蓝,麦苗青青,杨柳依依,迎春花绽放笑脸,几树桃花吐芳争艳,田里有忙碌的人影,还有欢跳的狗。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毛家沟是一个小村庄,并不在山沟,也许是搬迁到塬上的。村道上还悬挂着灯笼,年味犹在,两边是一座座小院,连成一排。房屋挺新,或平房,或小楼,多是白瓷砖贴面,朱红的大铁门,素雅整洁。巷道都是水泥路面,家家门口有太阳能路灯,人不多,宁静祥和。
村外的小广场上,雪白的墙面上绘有毛主席的诗词。村口有一院落,大门敞开,迎面一汉白玉的毛主席坐像,神态凝重,睿智,栩栩如生,面前有敬献的花篮。一块红布,上有金色的大字“为人民服务”。从旁边的解释中才了解到主席一脉的悠悠历史。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 毛姓开山之祖为周文王第八子姬叔郑,受封于毛地(今岐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遂因地而姓,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形成了姬姓的别支毛氏家族。呵呵,原来毛氏根在我西府老家,赫赫有名的西周毛公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岐山,毛公鼎造型浑厚而凝重,铭文最多,为西周青铜器之最,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如今流落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之宝。毛国弱小力薄,终因战乱失国。后岐山又地震,国人四处逃难,其中一脉落足西河(华县毛家沟),栖居深沟,繁衍生息,传宗接代。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由于沟深路塞,环境恶劣,一些人外迁谋生,其中一支东迁河南宜阳。南北朝时,衣冠南渡,河南毛氏家族迁往浙江瞿州,后又转迁江西吉水。
元朝末年,义军兴起,一名叫毛太华的青年,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后来,他跟随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毛太华屯军镇滇,驻扎澜沧,娶妻生子。因战功卓著,毛太华晚年被朝廷封官至湖南,其子后落脚到湘潭县韶山冲。自毛太华后23代,东方红,太阳升,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坐像的后面,是村里毛主席纪念馆,一座二层建筑,青砖砌墙,古朴庄重。二楼主要陈列仿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以及一些纪念章,纪念物,还有几十年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器具。作为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并无新奇感,只是有些沉重,往事如烟,但却无法消散。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沿着干净的村道向东几百米,就是毛家沟吧,其实也是一条峡谷,应该南接秦岭,北通渭河。以前,村民是住在这条沟里,传说最早在这沟里落脚的就是毛氏家族。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站在沟边,极目远瞧,沟壑横卧,梯田层层,栽种着大片的花椒树,光秃秃的,满身都是刺,一个个桀骜不驯。一条狗和我对峙,想折根棍子,都无处下手,只好退回来,再觅它途。荒草漫坡,荆棘丛生,我们的任教授一不小心,手被划破。黄土裸露处,更显苍茫。在第一道台子边,靠土崖凿有两孔窑洞,左面的供奉着毛氏先祖毛太华的画像,据说这就是毛氏家族的祠堂。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我们边走边聊,沿着长满荒草、遍布荆棘的羊肠小道向沟底艰难行走。其实都称不上路,只是有人走过的痕迹而已,世上本就没有路吗?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沟坡上有几块平地,每块地都盖有几间土墙支撑的瓦房,多是屋顶开裂,摇摇欲坠,有些已彻底坍塌了,残垣断壁,一片狼藉。透过窗子,能隐隐看到里面的布局,空气中似乎还有生活的气息。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当年的村民,一辈辈就住在这闭塞偏僻的山沟里,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相闻,苦也罢,乐也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乱世中能觅到这一块世外桃源,毛氏祖先也是独具慧眼。荒村三面环山,树木茂盛,高大笔直,直插云霄。村里的空地上种了菜,绿油油的,生机勃勃。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可惜,他们不想继续下行,只好上山,辗转高塘。这可是党史上大书特书的地方,唐澍,刘志丹领导的渭华起义就在这里打响。烈士陵园建在一座小山顶上,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白色的纪念碑更显庄严,挺拔,邓小平,习仲勋,徐向前均有题词。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参加起义的烈士安葬在最高处的院子里,四周环绕一圈围墙,墙上竖挂着一幅幅黑牌,有烈士的简介,令我吃惊的是他们牺牲的年龄,几乎都是二十开外。曾任西北革命军总司令的唐澍,仅仅只有二十五岁。想一想这支部队,在今天看来还不过是一群大孩子,而他们那时候已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没有这些英雄和他们的战友,就不会有西北革命的根据地,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会在哪里,真不好说。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出了陵园,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院子,朱红大门,上写“渭华起义旧址”,据说这是当年的起义的中枢。唐澍,刘志丹等人就是在这里调兵遣将,指挥作战。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里面有指挥所,有他们的住所,自然都很简陋,革命者随时准备抛头颅,洒热血,岂能贪图享受。院子里有一口井,起义失败后,反动派将十名烈士残杀后,投尸此井,虽然已过去了90年,井也被封了,但依然让人心底发凉,烈士的英魂可否安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院子里几株参天古槐,树皮斑驳,它见证了当年的烽火岁月,聆听过刘志丹在树下的慷慨陈词。院子里有一条特殊的小道,两边用石柱铁链围挡,青砖铺就十几个大字,同行的任教授说,这可是全国唯一,“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在渭华起义前就有的,是为了纪念李大钊烈士。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前仆后继,才有了今天,创业难呀!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毛家沟,高塘镇行记
夕阳西下,我们也该归去,沿途忽见一处新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宛如江南,只是还没开张,待来日再游。
毛家沟,高塘镇行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