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与中国人》:"这在中国恰好相反,正认为高妙的文雅而表示绝艺的地方。”
高妙:高明巧妙,美善之至。又称高才妙手,技艺高超。
高妙性立意,就是以小见大,就是那种具有非凡的“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从局部到整体,从一滴水看到海洋,从个体特征看到事物一般特征的方法。某种偶然的、个别的社会或人事现象,可以看出这种事物全体、整体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这是“见微知著”的来历。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和美学中的“顿悟”“妙悟”,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中的“典型化”,也是“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比兴”和“喻”,西方的“象征”、“隐喻”,则是由此及彼,对一个事物的性质特征与另一个事物性质特征的相似。
李渔《闲情偶寄》: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
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