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又和李笑来老师学习了一个概念:先发优势。其实“先发优势”与“谋定而后动”,这两个概念最近比较火。无论是投资还是商业,站在哪一个角度都有各自的立场,也有理论依据,没有对错,只是看如何理解,如果选择。
我经常会回忆往事,感慨一路走过来的坎坷和无奈,也偶尔幻想“如果我当时不那么做”或者“我要是早能理解该多好”,我想很多人也与我有过类似的感受,但是我们想着想着就认为这个事情是过去了的问题,与未来无关。刚刚看完《未来简史》(看过万维刚老师的书评,但看了原著甚是过瘾),我不甚理解为何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讲的人类历史,宗教,瘟疫和战争,可读着读着就意识到,赫拉利是在用历史的进程在推演着未来。这就是告诉我们:
1.想要预测未来,要先更好的了解历史,历史固然有它的陈旧,但是其背后的逻辑真的需要我们深思,这就仿佛是一个逻辑库,未来也可能会在这个逻辑库中,或者由原有的逻辑演化新的逻辑。
2.想要趁早的知道,就要经常反思,总结自己。对于过去无奈的感叹不能仅是一个说辞,更应该是血淋淋的教训,从中有所成长和进步。
对于为何我们没有趁早的知道,我总结以下四点:
其实,我们没有预知“早”的能力
无论是李老师说的比特币,还是其他道理,都是因为没有在这个领域有足够强的实力,如果不懂金融,如果不懂投资,如果不懂互联网,根本不可能尽可能早的知道比特币,李老师也说他是因为这几个方面足够用(并不一定是专家)才能接触到比特币并进行投资。试想,没有专业的能力就不会有更专业的直觉和眼光,就算是放在我们眼前也只不过匆匆窥探一眼不会有所作为,如果真的有幸有机会通常也不太可能抓住,毕竟成功与运气是建立在能力之上。
我们没有获得关键信息的渠道
人易受环境影响,所以现在的的科技与经济的聚集地硅谷成为了最出名的地方,有些时候科学家或者企业家不是个人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受其他人的熏陶,我相信远在巴西的企业家远不如在硅谷的。也就是说不处于这样的氛围就不会有这样的圈子,也不太可能结识这类人,也就不大容易接触最前沿的消息,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封闭,那么类似投资这种事情,是不会容易趁早的。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
这个资本分为两个,一是金钱,二是时间。对于投资而言,资金一定是被判了死刑的钱,是不会影响生活的,同时,还要给这笔资金判上起码三年五年,否则这个投资价值就会大大贬值,就算存银行,三年死期肯定好于一年死期。假如有Facebook的股票放在你的面前,又有多少这样的资本可以投资?
我们没有对未来的敏感度
无论是投资金融还是投资自己,可能是由于固有的思维和环境的束缚我们丧失了敏感度。2013年我就听过比特币,当时仅是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根本没有一查究竟进行深入研究,看过之后就抛之脑后。对于新奇的东西,既没有好奇心有没有钻研精神,导致对于未来的发展缺乏了敏感度,只是跟随大众流行的脚步,忘了“特立独行且正确”
回顾历史,一切都是确定的,不知不觉的就会产生幻觉:如果我那么做,结果是一定发生的。可事实上,就算曾经有机会这么做,结果也不一定会发生。
这是我对过往的总结,可以让我更好的看清我的不足,并重新开始。那么,如何具备“趁早”的能力?其实笑来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
知识,也有利息,加大利息,增加筹码
这是一个非常具体而又独到的视角,知识产生的认知,认知带动的行动,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而产生了商业价值,这个价值会随着知识的提升而增长,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这就是知识的“利息”,与金钱不同得是知识的“利率”取决于自己,要通过每天的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本金,然后让知识不断的叠加产生“利息”。所以,要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积累知识,人的认知和意志力有带宽,要经常清理不好的认知,不断补充新的正向的知识,是自己整个知识盘面有个正增长。
早与晚只是相对,早不是价值核心,增长率才是
“先发优势”仅仅是个优势,并不能决定是否一定成功,百度外卖晚于饿了么,但却与其“三分天下”,早确实有时间上的优势,但是优势是否扩大取决于你精力和知识的正向投入,而“后发优势”可以减少这个过程的弯路,以前人经验弥补自己不足。我们追求的不是早晚,而是增长率,这里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让自己得价值得意显现。
无论早晚,不如现在行动
无论“先发优势”还是“谋定而后动”,都是强调行动,放下所谓的不安全感,一切的思考都是为实践服务,认知驱动着践行,大多数人喜欢用许愿的方式,时间长了就把自己也骗了,就算你知道的再早,如果不去行动,也不会有一点作用。不要怕困难,煎熬,因为无知所以体会不到乐趣,要知道高手永远都不会疲倦。真正的行动起来,也许此刻就是你的早。
也许我们没能比别人更要的发现财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注重的应该是起点到终点的增长速率,这像我想起了“加速度”,无论速度的起点是怎样的,看的永远都是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