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刷抖音时,无意间看到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泥泞的路上,穿着破旧的衣服,看着看着让我感触很深。
自从有了宝宝后,我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的事情,看到这群孩子,内心深处很是震撼,同样是生活在这个世上,却遭受着同龄孩子不该有的经历。
我找来姚老师一起分享,慢慢地,我也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原本一直以为我们同龄人的经历应该差不多,在和姚老师一番分享后才知道,原来我的童年经历跟姚老师兼职天囊之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上小学,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的很穷。我们所在的小学是两排瓦房,整个学校一共五个年级,五个班,每个班大概三十多学生,都是附近村庄的小孩。我在这里一共学习了四年,也经历了人生最难忘的时光。
姚老师生活在皖南屯溪市区里,虽然家庭条件不好特别好,但是那时的他们已经有了零花钱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可以自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而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有的家庭连学费都交不起,就更不谈零花钱,今天先分享一个姚老师难以相信的贫困经历。
夏天,每当我们口渴时,基本有两种解决方式,这两种都是姚老师不敢相信的。
第一种,学校门口有小店,而下课后,我们一般都会飞奔到小店,但是我们没有零花钱,所以我们只能和小店老板套近乎,从他家的井里打点水上来,一个人喝上几口,就完事了,而小店老板因为也是附近村民,大部分都认识,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热学生去他家店里,所以一般都会很欢迎的,况且井水也不用花钱。
另一种就是自己从家带水,那个时候没有现在所谓的水壶,家里可以装水的也就只有平时喝完酒留下的酒瓶。所以,大部分从家带水的同学都是在酒瓶口上系上绳子,装满水,带去学校,所以教室里经常会出现一群学生在拿着酒瓶对吹的壮观场景。这里要强调的是,大部分家里都是啤酒瓶,这是很普遍的,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为了赶时髦,也会用上家里比较稀少的白酒瓶,因为白酒瓶的构造会比啤酒瓶复杂一些,出水的时候会缓慢甚至还会有其他花样,这样对比其他带啤酒瓶的同学,他们也会有种自身的优越感。在喝水的时候,就差一个酒盅就可以对酒当歌了。
当然有一个现象,每天总会有一两个同学的酒瓶,要么不小心,要么不在意,啪的一声就碎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声音,可能现在大家觉得碎了就碎了,但是对于那个时候贫穷的我们来说,一个酒瓶可是值一毛钱的,所以回家之后难免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如果摔碎的时高档一点的白酒瓶,那就不是责骂这么简单了,所以,用白酒瓶带水的同学也只是前几次炫耀一番,后面也会改为啤酒瓶,可能炫耀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酒瓶带水,应该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经历过,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真的很差,家庭收入也确实很低,对于没有零花钱的我们来说,也只有这样的方法解决夏季口渴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