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安妮的生活笔记”关注我哦~
这几天一条星巴克拒收硬币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有位视频博主攒了10斤硬币,想挑战一下把它们花出去,结果到了星巴克,点完单付钱的时候吃了闭门羹
网友们纷纷炸锅,表示不收硬币属于违法行为,并且迅速翻出了相关法条:
而星巴克在微博评论回应了网友质疑,大致意思就是说,我们官方没有说不收~直接接触现金不利于疫情控制~
听起来好像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不喝咖啡但是特别容易被说服
),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在自己国家花自己的钱的权利就是应该受到保护。人家就是想靠10斤硬币吃一天,即便硬币上全是病毒,要是所有地方都不给收,饿死算谁的?
无独有偶,前些天还看到了这么一条视频,说的是有人带着八麻袋硬币去豪车营业厅假装买车,让人员工数了一整天,就是为了数钱,对,就是单纯为了数钱……
刚开始以为是炫富贴,后来才发现是秀智(熄),因为成功地免费盘剥了别人10个小时劳动力的沾沾自喜。这顿炫富兼仇富心理满满的骚操作,让一众同样手里只有硬币的看客们重温了一次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但这真实性值得推敲吗?所有员工一言不合就开始数钱,还数了10个小时,就问这营业厅是不是闲的?而且你卖车不签合同先数钱?签了合同钱不够不要求分期或补齐?
YY一时爽,但能不能注意一下细节?
吐槽完内容回头再说这个手工数钱。银行系统技能大赛时不时爆出个数钱明星,央视爸爸也在真人秀节目里直播过数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有了银行职员一双手,点钞机都是个摆设。
来源:央视网
歪个楼顺便吐槽一下满大街都是的监控,这东西,经常看法制新闻的都知道,是警察叔叔阿姨们破案的利器。但是不管是影视剧也好,小说也好,总少不了一个情节就是,警员们拷贝回来几十个小时的录像资料,然后一部门的人熬夜加班轮流滴着一瓶眼药水在录像里找犯人,找到最后,满眼红血丝的主角终于在转瞬即逝的细节里发现了犯人的蛛丝马迹还好,要是眼花了啥都没看到还得重复好几遍。
心疼警察叔叔阿姨三秒钟,然后来看看人民网2017年的新闻:
智能识别犯人面部的监控系统早就上线了,点钞机也早就普及了,还用纯手工是不是欺负中国劳动人民太便宜?
那跟今天说的硬币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硬币机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啊,前几天就碰到了一台:
HSBC银行大厅的存币机器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步:按屏幕提示输入sort code和卡号,就按照银行卡上的信息输入就完了。
第二步:将零钱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第三步:等机器数钱。非常快,几十个硬币几秒钟就能数完列出清单和总额。
第四步:选择打印收据或直接退出。
那这东西为什么没在国内普及呢?去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有人有同样的疑问,从回答中得知国内还是有些地方有点币机的,比如游戏厅、公交公司、地铁站、个别银行等:
理论上估计,我国的硬币保有量肯定不会比某些单个欧洲小国低,点币机却这么少,原因为何呢?因为找不到相关资料,大胆推测一下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市场需求
不是说中国人没有存硬币的需要,而是电子支付过于普及,接触硬币和保有硬币的机会都大大减少。
经常看到各国留学生抱怨手上硬币太多,其主要来源就是购物时的找回来的零,而花又很难花出去。尤其是像英镑这样的硬币体系,实在太复杂了,有圆有方,大小不一,新版旧版,币值还不明显,每次结账时看看后面的长队,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数。但在国内,网购无比方便不说,即使出门购物,拿现金出来结账的人也已经寥寥可数了,更别说用零钱。
而会接触到大量硬币的企业,比如公交地铁公司等,都有自己的数币机器。(话说现在投币坐车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可能以后能见到最多硬币的地方就是各种许愿池了吧。。。)
第二是回报率
机器本身是要钱的,维护也是有费用的,但是对银行来说,它几乎没有利润,除非收取存币手续费。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以及中间业务收入(比如:手续费,汇款费,开户费,查询费,保管箱租赁费等)同行拆借,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收入,信用证,托管业务,还有其他投资(目前国内很少)黄金,期货,代理业务(例如保险)。而如果银行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硬币机,对他们的利润增长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负担。
另外就是像上图中网友提到的,银行的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下,就看到很多网友关于硬币的疑问,毕竟拿着钱花不出去还是挺糟心的。
不知道大家当年有没有用储钱罐存过零钱,又有没有都花完呢?
安妮的生活笔记|杂七杂八的知识分享
微信ID:Anne-notes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为安妮原创,转载前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