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作者: 木子李下梅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1:53 被阅读0次

写作课上老师提到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说当时作者是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的一封邀请,可是有没有作品,便根据当时的一则新闻创作了这部《十八岁出门远行》,于是便想一睹这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分享今天看完后看到的一段书评)

余华曾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这段阐述无疑可以作为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恰切注释。余华说:我感到这篇小说十分真实,同时我也意识到其形式的虚伪。形式的虚伪并不妨碍主旨的真实,相反我们在这种看似虚伪的形式中,真切地读出了人的内在生活和心灵真实。余华正是用一种极而言之的“仿梦”的方式,生动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在这种荒谬人生面前的深刻迷惘,而作品所剖示的“我”在青春初旅中的种种微妙的心情,则印证了存在主义大题海德格尔关于心情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被抛入世界后首先产生的是种种心情的理论,艺术地完成了对人的存在命题的揭示。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其具有了很强的审美张力。

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的确,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开头的一段描写,表现迷蒙离奇、漂浮不定的感觉,令人宛若是在梦中。而小说愈发展则梦的成分就愈强:汽车突然的出现,后来又突然的抛锚;老乡涌上来抢苹果,“我”为保护苹果被打得满脸是血,而司机不仅对发生的一切视若不见,还对着“我”快意地大笑不止。整个过程犹如发生在梦境里一般,充满了怪诞和不可思议。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而它所描述的一切又是逻辑、准确无误的。它用多种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义,让人感受到一种由悖廖的逻辑关系与清晰准确的动作构成的统一所产生的梦一样的美丽。

相关文章

  •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写作课上老师提到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说当时作者是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的一封邀请,可是有没有作品,便根据当时的一...

  • 《十八岁,出门远行》

    带着年少的轻狂,背着重重的行囊,十八岁我出门远行。目标茫然 ,由东到西 由南往北。我像一只孤独而骄傲的飞鸟//不知...

  • 我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希望自己走过去看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

  •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一列火车朝西开去 我的第一次独立出门远行 就荡漾在湖心 风光无限好 也藏不住一颗少年的心 向西 向西 青春的四年 ...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漆黑的夜里,火车静静的停在站台。我躺在床上听着一旁大叔的鼾声在车外另一辆火车的轰轰声的包裹中响起又平息。我透过看...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我们大多都是在十八岁踏入大学的校门,年龄可能相比之或早或晚,但也都相差无几。 第一次出门远行,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

  • 十八岁出门远行

    很多年以前,读到当代作家余华的这篇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从此,我便开始了一个人的幻想时代。 我渴望着像小...

  • 十八岁出门远行

    1 就在昨天赵老四把儿子赵秋生叫道跟前,然后在他周围转了一圈,还顺手拍了拍秋生的背,捏了...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我从小在上海长大,讲着一口脱都脱不去的上海话,听着从蝴蝶牌收音机里悠悠飘出来的沪剧和评弹,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

  • 十八岁出门远行

    文/木子李 看完了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我深有感触,也有一个故事要分享,关于我的18岁出门远行。有人告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kk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