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有个很强烈的目的是为了分享。
因为心里时常会有独特的感受只是适合用文字表达,同时用文字向特定的人群分享。所以我那时候写了很多这样的文章,有生活琐事,小故事和心情等等。可是写着写着,觉得这样的表达有点肤浅了,而且这样的分享难免会考虑到别人爱不爱看,我要不要迎合的问题。而这是我在写作之初特别要自己提防的事。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以自说自话为写作的开始,越纯粹越好。所以后来我的分享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我就开始以创作为目的。不是创造故事,我觉得我的功力还非常浅,尚不足以谈到文学创作。我想追求的,是一种打开思路后的创新。还是平凡的事和平凡的人,如果我的格局开阔一些,眼界更广一些,我能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表达更复杂的境界。毕竟,这个世界美和丑同时存在,爱与恨同时交错,而每个人不动声色的面具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看似灰色而平淡的生活之下,也许就有暗流涌动。
当我向往这个层次的表达之后,我发现问题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自己的认知就不够广和深,我又怎能看到和表达这个层面的问题呢?
有句话叫“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还有句话是“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职业,但是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对于任何一个以输出为目的的职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是谈不上有质量的表达的。所以,写着写着,我的当务之急就成了自己的成长了。提高认知能力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段就能达成的事,然而写作,无疑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学习手段。
写作,使得阅读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了出来。阅读就想挖地基,越深越广,楼才会起得高,站得住。而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使得阅读更能沉下来,写得越用心,得到的东西就越深刻。而且写得越多,会发现阅读的角度会越广,理解会越深入。甚至当你抱着如何去写的目的去看一本书的时候,你好像看到的是同一本书的另一面,另一个个性,和抱着仅仅是吸收新知识、新故事的目的去看的,是更为成熟的那本书。
所以说,在阅读和写作互相的促进方面来说,输出使得输入更有目的性和效率。而阅读和写作都成了自我成长的有效工具。我能说一下我的体会嘛?自从我开始写作以来,我很明显的觉察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逐渐成熟,也明显感到了自己尚有明显的不足。而在这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知道自己是停滞的。我有的只是惶恐和焦虑,以及麻木。我现在深深地惋惜那段被浪费的时光。
所以说,我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我成长。我希望自己能活到老,成长到老。写作就是我自我更新的方式,通过写作,我学习新知,巩固旧知;通过写作,我拓宽眼界,扩大格局;通过写作,我积累经验,明锐感知。写作是手段,提高认知能力是结果,这个结果如果能坚持层层递进下去,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那时候我或者才可以说,我究竟能通过写作获得什么实质利益上的好处。不过到了那时候,这个目的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在写作之初,会有个强烈的动机是想要凸显自我。“我”的视角,“我”地看法,“我”的风格,一篇文章,如果让读者记住了“我”大概就是最大的成功了吧?那时候会特别想要成为最独特的“那一个”。可是时至今日,我的理想却成了简单的“呈现”。“我”的重要性只是在于“呈现”的多维。我想成为一个万花筒,你透过这个镜子看到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我的看法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