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13年google glass 发布自己原型智能眼镜。一大批科技爱好粉趋之若鹜。纷纷佩戴来为智能glass站台。该产品号称要成为新一代设备发展方向。逐步替代手机和手表形成新的界面交互方式。通过glass产品来接受信息和拍摄照片。 2014年产品团队解散。解散的原因对外宣称,高估了需求,低谷了难度。
产品失败原因在于,从用户体验角度看。产品大多数功能都可以被手机代替,并且手指的操作能力和效率远比眼球更强。产品除了刷新人的眼球外,似乎找不到切入市场的过硬点。而与色情贴边的宣传方式明显与google 的形象不符合。
第二产品的出现会干扰其他的场景,因为眼球的焦点需要大范围的切换。在使用眼镜产品时候,很容易出现视觉盲区。例如骑自行车佩戴智能眼镜这种使用场景在实际操作中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产品的落地环境并不理想,google glass需要全城覆盖并且稳定的网络环境。这个要求迄今也没那么理想的实现,并且电池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无法生产轻便又续航时间长的电池,并且佩戴该产品的用户很多都是近视眼。产品无法理想又低成本针对每个人进行适配。
大量的技术问题以及使用场景的无关疼痒最后让这个产品彻底难产。
2014年后,在中国一个产品成功了找到了市场切入点,这个就是集创堂40期的研究产品。北京的亮亮眼镜。
工作人员佩戴亮亮眼镜这个产品前期拿到10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在于切入点清晰。直接切入B端市场。因为在中国优质资源分配并不平衡。例如在三线医院手术需要一线医院专家指导,就可以通过佩戴这个眼镜将第一视角看到的影像第一时间让屏幕外专家看到,进而形成有效指导。或者高精仪器的维修,需要专家背后把关都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而之前提到的近视问题,因为这种会配给专门的工作人员就不复存在,都是为专门人员人手定制一副,电池问题的话可以通过直接连接到手机端解决。因为这个产品的操作场景可以接受这么“不方便”。而手机的可替代性问题在这两个场景中是并不明显的。
我们这次合作的意图是希望从B端的应用环境找到C端的切入入口。从而确定更多的使用人群为产品拓展用户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估值。后续的研究成果我们会组建公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