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5.唐宋词解析: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115.唐宋词解析: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作者: 山中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05:26 被阅读0次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译文:

枫树林红透了,晚烟青青,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汀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我天性爱竹,二十年来无家无地种竹,还借竹为名。

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我只把平生的经历闲吟闲咏,谱成船夫、渔人的歌声。

详细解读:

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

全词以写景起调。“ 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叶深红 ,是经霜长久 ,“ 透 ”了即要落地。“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 ,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 ”,“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

“二十年来 ,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二十年 ”,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 。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无家”,是因国破家亡。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 ”。

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作者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转笔写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 。“ 老去万缘轻”,意同《虞美人·听雨》的“ 悲欢离合总无情”,词人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实际上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愁”恰是愁闷大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相关文章

  •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宋 ·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

  •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

  • 【少年游】

    少年游·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

  • 枫林红透晚烟青

    《少年游》——蒋捷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

  •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宋.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

  • 客思满鸥汀,我却飞荡在雪山平原间。

    如果告诉你一个词“鸥汀”,你会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一句诗,“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

  • 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蒋捷《少年游》 蒋捷,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不仕。号“竹山”,上句中“犹...

  • 《如梦令,重阳书怀》

    昨夜秋风依旧, 园里黄花独秀, 翘望远山头, 一遍枫林红透。 红透,红透, 醉了白发老叟。

  • 蒋勋说唐诗宋词第一期

    今天开始听蒋勋老师讲唐诗宋词,以前也读过、背过一些唐诗宋词,基本上是半知半解。而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唐...

  • 贺新郎•兵后寓吴

    【宋】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5.唐宋词解析: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o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