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在哪些夜阑人静的时刻,我也常常有些焦灼不安地问自己。似乎读书成了一种负担,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出各种"忙"的理由,以工作、考试等搪塞,以应酬、家务为借口。当埋头于考试,奔波于工作、应酬,我们总是急于向他人展现自我,却不明白没有积淀何来释放。读书,才是我们回归自我,让灵魂去问作者,再自我回答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生活便只是苍白,没有浪漫,没有韵味……只有快节奏的奔波和一地鸡毛的琐碎。在我们没有书的日子里,真的快乐了么?我们追求身外之物——名、利、房、车,却忘了为自己搭建身内的世界。还记得你读第一本书时的初心么?
记得有人说过,自主选择、完整阅读的第一本书会对一个人的三观、甚至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那时我们还小,拿起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不为考试,不为名利……只为了自己"想知道"的好奇心。读完后,会因完成了一段与书的旅程,而有单纯的满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黍、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种对读书人的劝勉,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自己也是为了追求“黄金屋、千钟黍和颜如玉“,这种阅读本身就和我们今天讨论的阅读不同了。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从未抛弃过书,我每天都在看专业书。专业书确实会提高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但它真的是我们的兴趣所在么?它真的能与我们分享人生的领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么?读书不应仅仅抱有一颗功利的心,而应以一种单纯的初心去珍惜每次与书的相遇。润物细无声,书给人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确实,不是所有的书都有实际的用处,但他们带给我们的精神的净化与人格的提升,却是无法衡量的。现在,重新拿起那本你很久前就想看的书吧,无关功利,仅仅因为憧憬那一场与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在那难得闲暇的时光,我们匆匆拿起手机,手指一遍遍划过微博和朋友圈中那美轮美奂的风景、那精挑细选的自拍、那浓得发腻的心灵鸡汤、那真真假假,振聋发聩的“内幕”。我们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创业群、企业家群、中学同学群、大学同学群、闺蜜群、哥们群。不知不觉间,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一段宁静的税后时光就这么溜走了,于是,我们再次开始痛心疾首,再次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铺天盖地的繁忙烦躁焦虑。前几天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她刚读完今年的第30本书,我所知道的她的本职工作并不清闲,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少有闲暇。我在诧异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时,她告诉我,她已经5年不看电视了,至今也没有开通微博和朋友圈,除了偶尔在手机上看看新闻,对于所谓的娱乐圈以及社会热点事件一无所知,她笑称自己是与世隔绝的,或许她不认识当红的明星,也接不住别人聊天中偶尔抛过来的“梗”,但她那淡定从容的举止和眼神中流露的温和满足何尝不是最大的富足?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你或许会说:不对啊!我一直都在争分夺秒阅读呢。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我就在拜读热心人分享的新闻早报;一边洗漱,还不忘漏听罗振宇那胖子每天发送的60秒语音;好不容易挤上地铁,我会一边仔细阅读各大知名公众号新鲜出炉的文章,一边插上耳机聆听“十分钟听完一本世界名著”。请告诉我,那些文章在读完之后,可有多少能让在你的内心留下痕迹?而那些昨天听过的世界名著,还有多少残存在你的脑海?所以,我们今天所倡导的阅读绝对不是浮光掠影般的,而对名著的阅读也肯定不是快餐式的。而我们说做的这一切,更多可以看作一种猎奇式、交差式、甚至假装式的阅读。为什么要假装呢?说明很多人的内心还是认同阅读是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高尚之事,而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品味会让个人形象更加光彩夺目。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距离真正的阅读者其实已经迈出了50步,所谓行百里者半五十,既然已经启程,何不下定更大的决心,更坚定地走完剩下的路途呢?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不用讳言,确实有一部分人本来就不喜欢阅读,不用勉强,生命就该浪费在自己感兴趣和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我们所希望倡导和影响的是那一部分真正爱好阅读的人。比起行万里路,用足迹和双眼亲自去丈量和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读万卷书似乎要相对容易一点。比起自然风光,我们更难穿越时空去与那些历史古迹、浩瀚宇宙对话,更难与那些亦真亦假、难以捉摸的作者和书中角色神交,而这些,我们可以轻轻松松通过阅读获取。毫不夸张的说,对于那些热爱阅读并能够静下心的读者而言,扎进书海的那一刻,他就无异于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我无意于用这个问题来诘问大家,而是更希望我们能用这个问题时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什么?或许不止一本书,还有欠着父母的一次温馨晚餐、欠着爱人的一场月下漫步、欠着好朋友的一个遥远的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