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我心中的诗经——株林

我心中的诗经——株林

作者: 月婷轩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05:45 被阅读0次

    诗经——风——陈风——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胡为:为什么。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西华县夏亭镇北。

    林:郊野。

    从:跟,与,此指找人。

    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乘(shèng)马: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说(shuì):通“税”,停车解马。

    株野:株邑之郊野。

    乘(chéng)我乘(shèng)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此诗中“乘马”者指陈灵公,“乘驹”者指陈灵公之臣孔宁、仪行父。

    朝食:吃早饭。

    为何去株邑之郊?只为把夏南寻找。不是到株邑之郊?只想把夏南寻找。

    驾大车赶起四马,停车在株邑之野。驾轻车赶起四驹,抵株邑早餐息歇。

    今天,学到了一篇颠覆我三观的诗文,株林。株,为陈国邑城,林,即郊外,株林,就是陈国城池株城之外的郊野。

    本篇两章,全文用赋,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也看不出什么必然,我们先了解一下诗文。

    诗文非常简单,只是说明了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胡为,为什么?,为什么去株城的郊外?看似一个简单的问句。而下一句就是回答,是去寻找夏南。先不说夏南为何人,也不知寻夏南的又是何人。

    匪适株林,从夏南:匪,不是。这里又是用的问句,而且是反问,难道不是去株城之郊吗?这里明显另有所指,却不说明。然后回答仍是从夏南,没有正面回答问句,只是说我要去那里做什么,是去寻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马,这里是四匹马的意思,而四马拉车,我们前文说过,这是诸侯的仪仗。说,这个词很有讲究,一般意义上是说解马休息。说陈国的诸侯乖坐四马驾的车行到此处,正好解马休息。这里用了第一人称,我字,说明是以诸侯的口吻来说这句话的。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驹,有解说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为驹。而用乘驹,说明是诸侯的随从人员,这里是士大夫,士大夫乘驹,这也是对的。朝食,就是早上的饭。于株,说明目的地了,原来他们是从别地来到株城的,正好去株城里吃早饭。

    从文的字面解释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君臣一起来到株城找夏南。而当我们了解当时的故事了,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那么,夏南是谁?

    诗中提到的“夏南”,乃陈大夫御叔之子夏徵舒。他的母亲夏姬则是名闻遐迩的美妇,由此引得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的馋涎。据《左传·宣公九年》披露,陈灵公、孔、仪三人均与夏姬私通,甚至穿着她的“衵服”(妇人内衣),在朝廷上互相戏谑。第二年又去株邑饮酒作乐,陈灵公还当着夏姬之子嘲弄仪行父:“他长得真像你!”仪行父即也反唇相讥:“还是更像君王您呵!”惹得夏徵舒羞怒难忍,终于设伏于厩,将陈灵公射杀,酿成了一场臭名远扬的内乱。

    知道了夏南是谁,也就知道了这一行人是谁,即陈灵公,孔宁、仪行父。这一去不是去找寻夏南,而是去淫乱于夏姬。而文巧就巧在了这里,第一章用了两个问句,说明所问之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只是调笑之语,而回答如此敷衍,也是心有鬼所致。从第一章就可以看出当时陈国的风气是多么的混乱。

    第二章更有所指。说这个字,在这里如果解为悦,是不是更贴君意呢?因为已经行到了株城之郊,马上就可以见到夏姬了,那么应该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呢?对的,就是悦。朝食,这里不仅仅是早饭的意思,更多的应该是指男女之事,所以,直接在文的结尾说出了一行人的终极目的,其讽刺意味昭然若揭。

    诗序说,《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中的诗经——株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qz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