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都是一路循规蹈矩,上学、毕业、上班、下班。
为了养家糊口,用体力或者技巧换取微薄的工资收入。
在我的世界里,赚钱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上班。
这是按部就班的教育经历在我头脑中打下的“思想钢印”,挥不掉,也抹不去。
更可怕的是,我下意识里就不想抹去,我觉得这是对高等教育者的“福报”,觉得这是对的!
直到,结婚生子,家庭花销开始捉襟见肘的时候,日常消费有些囊中羞涩的时候,
我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也借着互联网的便利,看到了多种多样的人生方式,认识了各显神通的赚钱模式,刷新了我的金钱观、工作观和人生观。
真的印证了那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这些赚钱的方式,太野了!
1、被大厂优化的40岁程序员,靠跑步社群,月入3万
这个大哥,是我朋友的表哥。前年从职场意外“毕业”,为了缓解焦虑,开始天天跑步。
没想到无心的一个举动,竟然带来了生产力。
他把跑步动态发到朋友圈,收获了很多同事朋友们的点赞,并相约下班一起跑。
时间一长,人数渐渐多了,竟然发展成了一个跑步小分队,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气了。
于是,干脆成立了一个跑团,为了方便打理,就建立了线上的跑步社群。
为了限制人数,就做起了付费社群,没想到加入者络绎不绝。
他一看靠谱,反正自己也是全职在家,干脆直接开始专营付费跑步社群,还收获了一大批高净值客户。
一人收费99元,一个群满员500人,就是5万元。刨去必要的活动经费和物料支出,轻松纯收3万元。
2、副业做知识星球,一年收入300万
之前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博主,主业是汽车厂高管,副业做点自媒体,写写公众号。
没想到日常的生活分享,竟然赶上了公众号的红利,粉丝轻松过万。
紧接着,又尝试做知识星球,是一个付费的社群,从公众号的粉丝里转化,分享更加高价值的职场知识和个人成长认知。
我看到的时候,他的知识星球一年价格是365元,加入的人数已经有9800多人。
掰着手指头,简单算了一下,减去平台的抽成,一年收入也在300万左右。
这还只是他的副业哦。
并且之前他在公众号文章里也说明过,他就是早起花费1个小时写文章,平时随手用语音APP记录一些想法和灵感,然后写完就交给小助理了。
果然,赚大钱的人都不累,累死累活的人都赚不了大钱。
3、卖写作课程,一个月营收14万。
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年前的一个写作课程,也是我长期关注的一个自媒体达人。
她是一个90后女生,体制内工作,之后副业做自媒体积累些粉丝。
之后,不断做大,接触了to B 的文案业务,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小公司。
因为副业收入远远超过了主业,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了。
现在。多线程并行工作,其中一条就是卖写作课程。
我看了一期她的课程逐字稿,干货都是很多书籍上的观点,而那些书我基本上都看过。
但是,我却没有将它们做成课程的能力,也没有那个营销号召力。
她的写作训练营是一个月一期,一共8节课。
价格是699,那一期是结业了212人。
我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营收14万多。
这可是一个月的收益呀。
并且这个课程,只要微调一下,每个月都可以开一次训练营,一年下来,轻松破百万。
她在训练营分享了她给优秀学员发了稿费,一个月支出就2万多。
这些优秀学员,都成为了她公司下面的写手团成员。
炸裂的商业模式,让我辈80后汗颜。
以上这种赚钱方式,轻松又多金,都是一份付出多份回报的方式,也都是偏向于自由时间,不受坐班打卡的束缚,是真正的财务自由呀。
我就在想,有时候赚不到钱,恰恰就是因为上班。
因为上班,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消耗了精力,导致下班之后不愿意再思考,再开拓副业。
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稀缺”的心态,越是缺钱,就越没有时间思考,而直接选择的赚钱最容易的体力活,上班做一个打工人。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同样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是出生在相似的时代,都是高学历者,这差距实在有点大呀!
值得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