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又刷到魏书生校长的视频,上面写着中国最“懒”的老师。这个“懒”,是他个人的幽默,也是他人对其的一种敬佩之情。
魏校长,常年都奔波在世界各地讲课、讲学,自己每年还要写心得、写书、写教案、写演讲稿,那么就没有多少时间管学校、管孩子。但让人惊奇的是,用少量的时间,带出了自律会学的孩子,带出了优秀的孩子,带出了勤奋知感恩的孩子……放眼世界,应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思考自己,就对自己家一个孩子,尚且都会烦燥,更别说一群孩子了。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魏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作为家长的你,也许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呢?但怎么教,才能把孩子教好呢?做到华生所说的“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最应该是让孩子有明确的志向。
孔子十五就志于学,三十能立;周恩来少时以“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岳飞立志“精忠报国”。梁启超在面对日本列强对我中华民族之污蔑时,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国进步则国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对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亦是这样,如果想要孩子强,父母则先先强;如果想要孩子独立,父母则先独立;如果想要孩子有志向,父母则先明志。
因而,让孩子明志,更考验的是父母能以身作则。
很多人到了四十不惑之年,或许还只是为了生存而生活,并不知道这一生是为了什么,如何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立志,是一个很宏大又宽广的命题。
也许,有人一生不断立志,立志不断。但需要明白一生的大方向,是不变的。
比如父母怎么成为好父母,这就是一个教育的大目标——“好”。可以从“好”上下功夫。
如,对孩子要有耐心。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多一点包容,耐心等待,也许就让孩子就学会了包容他人。
每个人对“好父母”的定义不同,但一定都是积极、乐观、健康的思想,就像魏校长所讲,育儿先育“德”,育“德”先从“孝”和“勤”开始。
教育就是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做中学,学中做,领悟其中道。这或许,就是告诉了你我,可以从生活、工作中,思考自己的亮点,笃定自己的志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