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的是夬卦,说的是面对小人决断的时候,要刚柔相济,当机立断,快刀斩麻。
今天分享一篇《快刀斩麻,计除刘瑾》
杨一清是大明王朝的四朝元老,两次入阁预机务,后做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土木堡战役惨败之后,大明王朝就开始每况愈下了。从那以后明朝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贤能的君主,这些登上皇位的皇帝们,大度昏庸无能,他们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一味的依赖宦官。皇帝们这一举动使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宦官专政的局面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的时候,由于重用宦官汪直,还在东厂以外,又设立了一个西厂,加强了特务统治,使不找好人含冤死去。
1505年,朱厚照登基做了皇帝,即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这正德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为人荒淫暴戾,性格怪诞无耻,整天和身边的宦官
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只知道飞鹰走狗,好像国家朝政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明武宗宠信的宦官有八个,即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这几个人被世人称为“八虎”。这八个太监都精明过人,特别会逗十来岁的小皇帝开心。这八人中的刘瑾最机灵,所以最受明武宗宠信。
这时候,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劝谏正德皇帝,要求他下决心把宦官铲除掉,刘瑾等人得到了消息,就故意在武宗面前哭诉,明武宗本来就不舍得杀他们,再加上他们苦苦哀求,很快就把大臣们的劝谏当成了耳边风,还把刘瑾提升为司礼监,然后还把他的同党任命为东厂、西厂提督,有了皇帝撑腰的刘瑾,更加不知天高地厚了。
为了把握政权,精明的刘瑾他总是在明武宗玩得正兴起的时候把大臣们上表的奏章送给皇帝看。
小皇帝当然不高兴,终于有一天他这样惹皇帝生气了,明武宗说:“我养着你们是干什么的?这点小事你们就看着办吧!”说着就把奏章扔给刘瑾去处理。
从此以后,大小事情刘瑾都不再去“麻烦”明武宗了。他假传圣旨独断专行,为所欲为。虽然刘瑾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但他把大臣们的奏章全都带回了家,让他那些识字的亲戚、同党去处理。
后来这事传开了,大臣们也想出法子来对付刘瑾,如果有什么事要上奏,大臣们就先把副本送到刘瑾手里,再通过其他途径把正本送给朝廷,于是当时的民间有一种说法被流传开了:“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刘瑾也知道自己很不得人心,他也怕别人反对,就派出东厂、西厂的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立了一个“内行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都会遭受的残酷的刑罚,当时因为这样被迫害至死的就有几千人。一时间,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刘瑾做的坏事太多了,不一一细说了。
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
杨一清原来就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直,不愿意去附和刘瑾,因而被刘瑾陷害。多亏大臣们出手营救,他才得以释放回家,这次明武宗为了平定藩王叛乱,才重新启用了他。
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他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将朱寘鐇押解回北京。
杨一清早就想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来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跟张永产生了矛盾,决心拉拢张永。
回去的路上,杨一青悄悄找到张永说,“这次靠您的大力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铲除一个藩王容易,内患却不好解决,怎么办?”
张永惊异地说:“您说的内患是什么?”
杨一清走进张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写了一个“瑾”字给他看。
张永一看,为难的说,“这个人每天在皇上身边,耳目众多,要铲除它可难啊!”
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这次凯旋回京皇上一定会招见您,趁这个机会,您把朱寘鐇谋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会杀刘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扬后世了!”
张永迟疑的说:“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杨一清说:“如果皇上不信,您可以痛哭流涕,表明中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过这件事动手一定要快,晚了怕泄露事机”。
在杨一清的怂恿下,张永胆子也大了起来,到了北京,张永按杨一清的计策,找机会在武宗面前,揭发刘瑾谋反。明武宗当即下令捉拿手刘瑾。毫无防备的刘瑾被禁军抓住,打入大牢。
事后,明武宗又派禁军抄了刘瑾的家。禁军在刘瑾家中,抄出黄金24万锭,银元宝50万锭,以及不计其数的珠玉宝器,还抄出了龙袍玉带,盔甲武器。明武宗这才明白真相,把刘瑾判处死刑。
智慧金言
一般来说,邪恶小人的势力,一旦威胁到正义的事业,必然已成气候,因此要小心应付,万万不可打草惊蛇,导致自己身处被动的劣势,应当在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之后,坚决而果断的采取行动,快刀斩乱麻,一举成功。
夬的最好办法是,以诚信号召群众,合力将小人排除。采取“中行”措施,不可立即动用武力,也尽量不使用武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