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傅雷
今天,我们一起探析一个早教领域的AR科技产品。就目前而言,纯粹AR教育路线的产品还极少,即使是AR科技系列线路上的也屈指可数,而且坦诚的大白话,很多教育产品还是初始阶段。技术能实现教育思路里非常美好的创想那一部分,大企业高端技术开源与资本降维并不是为草根创业者提供机会,而是竞争恶化,内部创新遇到瓶颈了。程序小游戏云开发除了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挖掘匹配人才之外,还能发现好项目,何乐而不为?创业起点早已今非昔比。
AR除了前面我们稍微带过作为抽象内容讲解之外,现阶段多见于益智探险类的国产漫画,通过4D设计,让孩子们进行视觉、听觉、触觉、思考以及双语言训练。我挖掘到的AR涂涂乐配合纸质书籍一起使用。暂时没有亲身体验,从数百个产品众测的用户家长反馈来看。AR涂涂乐算是一个很有创意的科技产品,但学识部分内容不多,新奇点以及具象化的科技部分还可以,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来说,恐龙,艺术方向的涂鸦绘画作品,开发艺术天赋的科技产品,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AR涂涂乐4D科技产品与其他产品存在最大的不同体验是事物是动感的,互动度增强,使用拍照识别功能使孩子的绘画作品跃于纸上。画面美学尚处于非常初始的发展阶段----这可能也和中国人缺乏审美教育有一定关系。大环境促使人文艺术类教育绝大部分趋于功利化而不是紧密跟随孩子们天分去挖掘。
AR涂涂乐教育的践行里,什么是最难的?我个人的体悟是在觉察的状态下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最难。作为一名民间教育者尤其难,很多付诸行动的无条件的爱会得到精神上的回报,但更多的是不被理解,无情的时间与心力消耗。义务教育阶段能提醒并协助家长找到孩子人生志向,发现生命价值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调皮捣蛋鬼灵精怪的孩子反而不那么令人担忧,需要挑战的是与孩子合拍的沟通以及无限具有弹力的强大耐心。很乖巧懂事,过早显示出自律独立的孩子才令人担忧,无论表现多优秀。启发的过程中,不能带有任何引导,教育者要保持自我察觉,人生观价值观的部分尤为如此。能力培养在成绩之前,更难能可贵的尽早使孩子具备如何思考的思辨训练。
教育生态什么时候会好起来?当世界呈现出爱与合作的时候。就个体而言,尽早找到人生志向与生命价值,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教育环境能提供透明化的发展路径,使教育选择保持正途,让孩子学有所成并学以致用,与志向匹配的人合作实现价值共赢。这是我目前观察所得到的体会。个体生命本质无关乎伟大或平凡,能保持健康快乐,学会爱自己以及爱自己所爱的人,做终生热爱的事。伸手摘星,即使未能如愿,也不会弄脏你的手。
信任、真实、爱与合作;竞争、功利、生存挣扎,就像人性的天平两端,两极之间的较量,看最终全人类集体的共识选择,是走向欣欣向荣还是“银翼杀手”式的数据人,十里之外荒无人烟?这需要全人类集体思考并做出解答。如果是人性里美好光辉的品质占了优先,人类的美丽新世界或许指日可待;如果是后者,全球人口负增长依然会持续直到移民其他星球或物种消逝。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就像一个漫无边际的大拼图,保持边棱察觉与匹配度,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在世界最合适的位置,发展精诚协作。没有碾压踩踏,不存在所谓的优劣之分,仅仅是特质不同而已。这时的人们,每个人都能友好而无条件地为他人付出,并充分发挥天赋获得自身的劳动价值。教育与商业的形态也会因此发生质变。唯有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负责,才会出现不需要企业平台的生存担当、资源竞争分配、伪善与社会责任。可惜的是,现阶段的生命历程里,人际交往为了防止邪恶的产生,善者不能急于为善,因为只有理性开启之时,才能识别出善恶。
教育资源并不等同于师资。数年的家长沟通与教学实践经验给我的启发,对一个老师的信任度是学生家长给的。教育也不等于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修炼个人教育品行,教学持续学习,学识上的实践研究还要不遗余力地关爱家长诸多不同层面里的情绪。很多教育功夫是隐形的,有就有,没有还是没有,学不来。
公立学校的“县管校聘”,使师资力量流动起来会如何呢?我观察与体会到的是优秀者及非教育志向者趋于纷纷出走,离开公办环境。教师的人文意识深度及教学能力仅仅是一方面,就打分而言,未必能保证公正。在权力不被约束的状态下,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度终究要面临人性最真实的考验。优秀的学生总是很容易给老师脸上添光,但更多时候个别学生的优秀其实与老师教学能力关系不大,能判断一个老师是否优秀在于获得诸多学生的集体拥戴,持续性的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众所周知,事实与观点其实是两回事,在一个处于竞争和严重利己之心的环境里,很多人会被观点所洗脑,把引导者表述的观点当成事实。教师的岗位不定,利他之心是否还能持续释放?我看是挺难。流动式教学最终会不会导致进入该领域意愿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竞争危及生存环境,幸福感低,人口下降。找到自己人生目标之前,工薪阶层大可不必考虑婚恋,有的人生决定属于不可逆转,谁经历谁知道。稍微关注教育都知道,985和211个别学校对受教育者其实也存在非成绩条件的过滤现象。我们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还是《穷忙》里的美国人?义务教育阶段的户籍问题什么时候解决,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Ta会有可能因此成为留守儿童。我以前常常劝慰家长,孩子能不转学就不转学,大多孩子出现转学误终身。除了适应新教育环境之外,严重的还存在教师偏见,校园霸凌现象。生存大环境的压力下,家长往往疏于管教,这些孩子能平安长大成人,已是万幸。其中所经历的身心灵上的创伤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从我教学经历与实践里,希望户籍在教育这件事上能获得较好的解决,在做转学考量的家长慎重决定给予重视。
前面我们也探讨过高考3+1+2与全能教育的成长路径之间的不同。依我看,如果是不知道自己的个人志向,为了未来工作体面,出国留学并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目前孩子的教育出路所能依赖的唯一只剩下家长的视野,没有最好的教育也不要将希望寄托于环境或任何人。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能力,不要给孩子的未来及兴趣设限,言语当中不要从成人的认知角度去判断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该具备的学习力、洞察力与思考力孩子都有了,人生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宽广度与机遇。信任与轻信只是一字之差,但搁在教育里,付出的代价太大。从底盘的思考见识打扎实了,人生路上什么事都能具备快速复原力。
前面我们已经基本获悉,商业教育二者情怀与盈利难平衡,提倡人人创业并不是使教育环境变好的最佳路径。作为个体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负责任地消费,使泡沫浮夸的商业瓦解崩塌加速。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消费行为背后是在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还是在为资本碾压助力?
因为前期教育观念趋于功利的原因,现在从小孩到大人都面临着重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问题,重建生命价值。竞争消失不会让世界马上变好,关键是每个人要找到自己,芬兰教育体系里的爱与合作,单单与芬兰个体资深教育者去探讨教育出路感觉意义不大,世界上任何一片树叶都长的不一样。或许,从研究其教育发展源头以及人类学角度会是不错的切入点。集体意识到才是根本,人类发展是需要爱与合作,还是竞争与阶层固化,我们一起来做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