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姐
“大姐,能不能借我50万呀。”二十多岁的陈中豪头一次向大姐借钱,有些不好意思。
“啊?”大姐陈中美已经40多岁了,比这个三弟大了十几岁,虽然疼爱这个最小的弟弟,但张口50万,还是有些震惊。
“想在深圳买套房子。”中豪答道。
“啥?”听到50万在深圳买房,大姐的下巴差点掉了下来。
要知道,这可是2017年将近年底的时候呀,全国新一轮的大涨,50万,在老家沈阳的浑南新区偏一些的地方都买不了一套房子。
“要不,我再问问二哥吧。”中豪见大姐没有平时的豪爽劲,心里也有些打退堂鼓。
大姐也没再说啥。
2008年,大姐和前夫离婚,有一个小孩儿跟了前姐夫,深圳的公司也归了前姐夫,5套房子归了大姐。
经过几年的大涨,深圳的房价从当年的1万5涨到了2014年的2万5,到2016年直接翻一番到5万,2017年的南山区的房子均价也直逼7万。
房子有了,钱也有了,但离婚这件事一直是大姐的伤,本想着过几年就愈合了,没想到还没有好,大姐现在还是单身,借钱深圳买房就是往伤口撒盐。
中豪当然知道大姐的痛处。但他不知道,大姐还经常关注前夫在深圳的公司,虽然归在前夫名下,毕竟是两个人一同打拼创建的,那里有自己的青春呀!
截止2017年底,深圳有170万家中小企业。他还在其中的那个公司里忙碌着,不知道还能不能闯出一方大事业。
年销售额依旧在几百万的水平线上挣扎,税后毛利50%左右,扣除人工、房租等费用,每年到手里的应该也没多少吧。
(2)二哥
从大姐家碰壁的第二天,中豪就乘坐地铁9号线到景田站,从D出站口出去,往北走几百米就到了二哥陈中兴家了。
二嫂跟刚读小学的侄子出去逛了,只有二哥一个人在家,中豪一路上还想着怎么开口,二嫂不在家,自己兄弟说话也方便很多。
才三十多岁,二哥的头发就有些发白了,在华为工作几年果然不轻松!
2008年二哥大学毕业,刚好赶上经济危机,幸亏平时学习还算用功,在校招的时候勉强进入了华为的研发,就把户口迁到深圳了。
几年后,在深圳房价还没有特别疯狂的时候,付了两套首付,现在住的万科的房子就是当时入手的。
“按理说,作为二哥应该支持你,但我和你嫂子现在手头也困哪呀。”
听完二哥的话,中豪原本兴奋、忐忑的心瞬间凉了。
“别看我和你嫂子有两套房子,每个月的贷款还没有还完,公司又在清理三十多岁的人,原本自己也就每个月2、3万的工资,孩子上了小学,花钱的地方也多了起来。”
“30万,你连首付都付不起呀?现在在南山、罗湖、福田几个区买房子,稍微好一点儿的,没有500万整不下来呀,3成首付也要150了。”
说了老半天,二哥才想起这一茬。
二哥家的情况中豪还是了解的,本来也不抱多大希望,也就是问问,万一借到了呢?
“哎,每天工作12个小时,辛辛苦苦干10年,赚的钱还不如买一套房子,最后还可能被人家一脚踹开。”
“中豪,二哥支持你买房子,钱的事情,要不你问问咱姐?”中豪临走时候,二哥建议到。
(3)陈中豪
回到位于福田区的“农民房”,中豪直接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脑子一点儿也闲不下来。
大姐和二哥算是自己出爸妈最亲的人了,借钱也只能找他们了,屡屡碰壁弄得很不爽。中豪脑海中游浮现起了房子的事情了。
买房子(更具体些是炒房子,圈子里叫“炒菜”)也分几个流派:
大面积低单价相当于薄利多销,每平米赚的少一些,但总面积大。
市区里面的老破小,总价低,流动性好,装修一下还能“凤姐变冰冰”,卖个好价钱。
还有一个“疯魔流”,属于圈子里更加小众的了。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险招,凭借高评高贷,零首付,只付月供,之后卖掉,尽可能的高杠杆,发家致富,一旦长时间限售,手头的现金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自从大姐、二哥通过在深圳买房子发家致富之后,中豪自己也想着试一试,老家沈阳虽然单价低,但东北的情况全国人民都知道,除了“地图炮”之外,东北的发展全国倒数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把城市看做一个公司,房子就是这个公司的股票了。深圳才是未来,买就要买深圳。”不知道从哪个公众号看到的这句话,但深圳的种子就在中豪心中种下了。
玩儿就玩儿大的,找大姐、二哥借钱可不是搞老破小,也“疯魔”一下,怎么着也要攒个小100多平米吧,50万,一两年的月供总是够了。
“大姐那么多房子,本以为大姐能爽快地借给自己几十万,没想到,二哥也是的,哎,还是应该靠自己呀。”
叮叮,中豪的手机响了,“把你的银行卡号发我一下,我转给你,支付宝限额”,是大姐的微信,眼角顿时湿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