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很有幸参加了复旦大学的校友会,其实我也是偶然加入到这个群里,然后参加这次活动的。
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已经不喜欢参加类似这样的活动了,觉得除了彼此熟识间相互打声招呼外,并没有多余的收获,倒不如看本书来的清净。
倒不是讲校友会不好,只是从来没把自己带入进去过,我一直觉得我的母校就是张家口医学院,我们的校训是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的一附院是张家口医学院,我们的操场是那个不足400米的小圈圈。我能清楚的记得我们的教育理念,我在那里渡过最快乐的五年青春,所以我一直觉得那才是我的母校。
复旦大学人才济济,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本科就在那边读的八九十年代毕业的那批人,他们的思想理念,他们的为人处事,无一不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每一个人到中年的复旦人,不是总经理就是主编辑,办会的理念和宗旨也不是传统的吃吃喝喝,更多的是关注国际民生,更多的以学校的名义回报社会,回报大家,这是一个渗入到骨髓里的标签,在他们年轻的那代,他们接触的教育是爱过主义教育,他们接见的是国家各种领导,他们奋斗的目标是管理和远见卓识型人才,这就是差别,我们在想着如何逃课,人家在想着如何更多的扩大眼界,我们在想着温饱,他们在想着众筹,他们更加远见卓识得看着这个世界,从生存到生活。
从心底来讲,我是佩服的,可是从内心讲,我是排斥的,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复旦的学生,他给了我荣耀,我回报了他奋斗,我们是相互平衡的,我不曾了解他的历史,更不曾深入他的内心,即使我想把自己好好融入进去,依然觉得心不在焉,不愿意付出。
如何把握住一个正确的心态呢,我依然不知,是顺理成章的接受,还是迫不及待的逃离。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内心有个A,可是外界给你的是'B,然后强迫你去接受,你明明知道'A是好的,对的,依然撑不过内心的煎熬,像爱情,像婚姻,像工作,像生活,你爱的跟你娶的可能大相径庭,你所服务的跟你喜欢的互相背离。
也许我们需要选择那个对的,可是哪个又是对的呢,可能对于我们这些感性认识来讲,尊重内心,方为不悔,不忘初心,方的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