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是所有网购用户的狂欢节,可是每一次大家决定消费时,总是会被平台的复杂规划所迷惑,什么抢红包,什么积分预售,为什么双11咱们就不能开心地、畅快地享受优惠,而非得制定复杂、让人看都看不懂的活动规则呢?这是因为,不用群体的用户,消费水平不同,卖家们总是想着尽可能的赚了到所有用户群体的钱包,从而使得产品利润最大化。
到美团购物,刚注册的新用户第一次下单可以享受到很优惠的减免价,而如果是多次使用美团的老客户,只能算着各种包装费,各种满减优惠后的价格再决定要不要购买。如下图中,商家搞的各种优惠活动,让想低价购买的顾客,可以通过种种方式,降低成交价格,为鼓励更多消费,设置了多个不同档次的优惠。若是能满足更多用户,就能实现两头都挣的目的。
去KFC消费,同一产品,若是我们手持优惠券,购买价比正常售价要低一些,若直接购买,则按实际价格进行。仔细想想,优惠规则定得复杂一些,顺便限制一下购买数量和购买时间,就可以让尝鲜性用户或想享受优惠的用户入店购买,而不愿意费功夫收集优惠券的人,乖乖按原价购买。
把相同的商品卖出不同的价格,经济学上把它叫作: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差别定价。
价格歧视是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根据定价差别的程度,价格歧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完全根据消费者的最高承受价格定价,千人千价。”
航空公司会根据旅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歧视。比如早订票就可以打折,晚订票价格就高,订全票可以免费退改,打折票要收改签费。
图片的平装版和精装版,其实成本差别非常小,但定价差别就就很大,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策略。
我想说:价格歧视只是一种商业策略,是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合理定价行为,对不同用户定价不同,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以牺牲用户知情权为前提。作为买家来说,理性消费,拒绝冲动剁手行为,是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