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第五季的罗辑思维正式改版。
听罗胖的节目已经快四年了,他的节目对我的影响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在各种自媒体读书类节目里,我认为基本上没有可以与之比肩的。
从《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到《谁杀死了罗马》再到《甲午悲歌》《南明死局》最后到《这个世界会好吗?》等等等等……罗胖以他无以伦比的口才,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内容涉及法律历史文化经济等很多方面。从这些故事里,罗胖得出他颠覆性的创新论点,展现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我这个追节目的人,从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里,获得自己的感悟和思想升级。
通过罗辑思维的推荐,我见识了许多重量级作家的重量级作品。李开元、李洁非、张宏杰、盐野七生,这些作家的历史著作占据着我书架的显眼位置,随手可以拿到(你猜对了,我喜欢历史)。我刚读完了人生中第一本经济学著作《经济学通识》,接下来准备读一读张五常老先生的《经济解释》。还有熊逸的著作,以后一定要读一读。
罗辑思维对我的影响说完了?当然没有。我还没有说起“得到”APP呢!在得到APP上,我重新认识了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知识的传播。吴伯凡、吴军、李笑来、和菜头,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我的生活,改变我的认知,让我开始了简书写作之旅,这些改变的源头,都在罗辑思维。可以说,过去的四年,我一直在罗辑思维的引导下学习和成长。
罗胖在之前就说过要改版,可是没想到,改版之后的罗辑思维,是这样的。它由原来的全平台分发改为“得到”APP独发;由原来每星期一小时左右的长篇改为每星期一到五每天八分钟的短篇。对于第二个改变,我是失望的,有点像追了差不多四年的精彩美剧突然改成了微电影。
第五季的发刊词,看了很多遍,总结罗胖如此改版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本来想做一条轻灵的小金鱼,现在做成了庞大笨重的大鲸鱼。现在要做回小金鱼。
二、用吉姆·柯林斯和彼得·德鲁克的谈话为例。例子是这样的,柯林斯在出版了奠定了他管理学大师地位的著作《基业长青》之后,想创办一家自己的咨询公司。这时候,正好德鲁克找他聊天。聊到想创办公司的事情时,德鲁克说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提出有深远影响的观念,那么不要去开公司。因为一旦开始开公司,你就开始饲养一头野兽,并且总是想着如何去喂好这头野兽,顾不上去想如何产生好的想法。原来的罗辑思维就是在饲养这样一头则野兽,他不想再饲养了。
三、一个得到的用户对罗胖说,你的罗辑思维节目很好,可惜我记性不好,听完跟没听一样。罗胖觉得要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满足现在用户的要求,提供碎片化知识和满满的干货。
我想从中找出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可惜,没找到。
第一,小金鱼有小金鱼的曼妙,大鲸鱼有大鲸鱼的身姿。做了四年的大鲸鱼,突然回归小金鱼,而且是比最初几期还要瘦身的小金鱼,实在让我不习惯。
第二,德鲁克对柯林斯的忠告主要着眼点是要创业还是要治学的选择。而罗胖的节目中,他自己养的那头所谓的野兽,只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和想法,然后由它们推导出每期的总观点,和德鲁克所说的野兽还是有些区别的。
第三,吴伯凡老师也在日知录里也提到过和罗胖类似的经历。一次他演讲结束,台下一位听众说吴老师你讲得确实好,可是我大多都没记住,你能不能讲点干货啊?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吃有血有肉的鲜鱼,一定要顿顿都吃鱼干呢?鱼干这东西,不是间或吃一次,浅尝即止的菜肴吗?连罗胖和吴伯凡这样有趣有内涵有品味的专栏都听不进去无法记住,到底是讲的人还是听的人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真的繁忙到连一星期一个小时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吗?还是我们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地专心地听一听别人的声音和感受?
罗辑思维已经改版,毕竟它是一家企业,以为客户服务为手段,目的是要保持自己公司的成长性。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原因,这绝不会以某个人的个人意志而改变,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我只是写下以上文字,以此纪念我过去四年跟随罗辑思维,快乐而充实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