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随机化实验是因果推断的黄金标准,被认为是最干净的因果识别方法。随着研究经费的增加,随机化实验近几年来被广泛引入到教育、健康、发展经济学领域。在2019,Duflo等三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获奖的原因直接了当地写着“将实验方法引入发展经济学”。
操作
仅需将干预随机化,甚至不必控制其他变量的差异,主要因为此时干预与其他未观测因素不相关,满足经典回归模型中严格外生性的假定。此时的
便是因果效应。
为了提升估计的精度,也可以将已有的协变量加入到回归中
作用
-
平衡协变量
随机化实验还能起到平衡协变量的作用,让协变量(其他影响结果变量的变量)在组间无显著
差异。 -
克服选择偏差
选择偏差等于0,此时干预变成了一个随机的情况,他们的基线差异就被磨平了。
分类
-
完全随机化实验
设定干预组的个数 -
分层随机化实验
如果某些协变量对结果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协变量进行分层,然后在层内进行完全随机化实验。比如性别,设定男女性别中各有一半进入处理组。 -
配对随机化实验
更为特殊 的分层随机化,依据某个特征将所有个体分成N/2组(一般是结果变量)。每个组内进行随机化,一个进处理组,一个进控制组。一般是第一名第二名一组,第三第四一组。。。。
分层随机化
分层随机化也可以叫分组随机化或者组内随机化,按照对结果存在潜在影响的协变量进行分组,不同的层内采用不同的干预分配概率。
这个就是条件独立性或者非混杂性,根据协变量分层,层内是完全随机化实验,从而相同
的群体中,潜在结果是独立于干预变量的。
缺陷
随机实验的缺陷就是外部效度的问题,事实上,随机实验能够在实验外部推广备受质疑。由于实验的很多条件在实验外部是无法复制的,小样本的随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果总是难以服众。无论如何,随机实验的思想仍旧是计量实验学派的根基所在,是非常值得反复推敲的。
参考书目
赵西亮. 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Angrist, Joshua D., and Jörn-Steffen Pischke. Mastering'metrics: The path from cause to effec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