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股权代持]和股权转让?今天来看看法院怎么说的!来自法院解释:股权代持就涵盖了股权转让的意思
一
关于标题中法院的观点,应结合今天所讨论的案件事实来理解,不能从具体案件转化为一般的法律结论。双方在法庭上发生纠纷:一方将一笔款项转给对方,并注明“股权投资基金”,对方将款项转给目标公司。两方的关系为股权关系。股权转让也存在争议。当然,根据经验,这种纠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表面上的纠纷,但实质上是一方故意违反原承诺的原因。

二
第一个实例。
一审原告:杨某
一审被告人:李
A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12日,注册资本500万元。注册股东为李先生,持有100%的股份。
2017年2月7日,A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李先生变更为王国豪先生,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变更为1000万元,注册股东由李先生变更为李先生和其他五名股东。
2017年3月21日,原告以银行转账方式分两期向被告支付了人民币30万元,并在汇款人后记中注明“上海A公司股权投资”。 2017年3月22日,被告以银行转账方式分两期向A公司支付了人民币30万元。
2017年7月11日,A公司的登记股东再次变更。李先生退出甲公司,不再是甲公司的注册股东。
2019年,杨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诉讼请求如下: 1、被告退还股权转让款300元000元; 2、被告还款期间的利息损失(本金30万元,2017年3月21日至实际还款日,按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杨某声称,原被告为朋友关系,双方口头约定,原告应向被告支付3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被告名下甲公司0.5%的股权将由被告支付。被转移。 2017年3月21日,原告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被告支付了人民币30万元,并表示相关金额为A公司的股权投资。此后,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但被告一直拖延并拒绝合作。现在被告已将其名下登记的A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原被告双方的股权转让协议不存在继续履行的可能。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被告人李某提供了《A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内容为“李某代其持有原告杨某的股份”。被告李某在股东大会决议上签字,原告杨某未签字。
一审法院认为: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原告与被告的关系是[股权转让]关系还是代持股权关系。
从A公司的工商登记及现有证据材料来看,原告并非A公司的原股东或投资人,原告于2017年3月21日以转让方式向被告支付了人民币30万元,并注明“股权A公司投资”,原、被告支付的对价为被告当时持有的A公司0.5%的股权。无异议,本院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以上述资金为原告在A公司的投资资金,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为代被告持股,承担举证责任。按照常识,如果原告直接公司投资,相关资金应直接支付给A公司,且该投资方式须经股东大会批准方可实施,且仅被告提交的向A公司支付30万元的过户证明为不足的。证明原告与A公司为直接投资关系。
尽管被告提供了《A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但原告并未签署确认代理人关系的决议。不需断定被告与原告也同意被告与案外人之间存在名义持股关系。此外,被告人未提交其他证据证明其论点,未能提供证据的后果应由被告人承担。因此,本院不接受被告人在本条中的抗辩。
综上所述,本院认定原告与被告的关系为股权转让。被告将其持有的A公司0.5%股权转让给原告,原告于2017年3月21日向被告支付了股权转让款人民币30万元。鉴于截至2018年4月20日,未经同意被告已将其持有的A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外人,原告要求被告返还股权转让款30万元。没有任何不当之处,本院予以支持。由于被告未及时归还股权转让款,还应向原告支付相应的利息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请的解释第九十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李某某偿还原告杨某30万元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转让股权; 2、被告人李某应当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杨某逾期支付的利息损失(本金30万元,2018年4月21日至实际还款日,同贷款利率计算)。
当事人未在本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偿付义务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在迟延履行期间支付双倍的债务利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