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张载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共六本,作者对图上的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作者冶文彪认为:《清明上河图》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对平等时代精神的全力展现。图中人物近千,却没有哪个是中心或主角,更没有传统绘画中高低贵贱的区别对待。对每一个人物,张择端都一视同仁、用心描绘,真正实现了众生平等。
正是出于对这种平等精神的景仰,作者冶文彪在《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套小说中也继承了张择端的平等视角,没有绝对主角,各色各样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和能量,参与到历史中,形成复杂的合力,共同织成了一幅宏阔的时代画卷。
虽然没有绝对的主角,但是“五绝”显然是前五部每一部的相对主角,这五人在第六部会合,一起侦破了惊天大案——“梅花案”。
在“五绝”中,“讼绝”赵不尤最让人佩服。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赵不尤几乎兼有鲁迅先生说的这些特点。
①埋头苦干——“一切荣耀、富贵、享乐,都不及做个有用之人。”
赵不尤是北宋的宗室子弟,宋代开国以来,鉴于历代皇亲国戚篡权夺位之乱,故而不许宗室子弟参科举、任官职,只能在宗室学校就学,学成也只授予虚衔,不任实职。
赵不尤自幼好武,曾中过宗学武举魁首,却也只得了个“武功郎”的虚衔。后来,宗室限令松了一些,有个别宗室子弟文行优异,被任了官职。赵不尤也转而习文,不过,当初武举比试兵器时,他脸上受了伤,留下道疤,形貌不雅,即便能参加科举,也触了“废疾者”禁考之限。
赵不尤少年时住在敦宗院里,时时被限制,想做事而不得。 后来,宗族禁限渐渐松弛下来。他是第一个从敦宗院中搬出来的宗族子弟。
不能参加科举,就意味着失去了被任官职的机会。赵不尤选择了到民间做了讼师,别人都笑他凤凰自投污泥变老鼠,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荣耀、富贵、享乐,都不及做个有用之人。何况之前那些尊贵不过是个空壳、牢狱而已。
他做讼师做成了“讼绝”,因为他不仅帮人写讼状,而且还兼判定是非,小说开头就是“梁歪七”和胡涉儿两人做局想要诬告,赵不尤一眼就看出来他们的破绽,并让墨儿当场揭穿。
赵不尤还帮官府断案,开封府左军巡使,主掌京城争斗、纠察之事的顾震是他的好友,他常常受委托帮忙破案,其中接手“梅船案”就是受顾震委托。
他原本可以凭借宗族子弟的身份衣食无忧轻松过一生,但他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那个时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样埋头苦干的人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②拼命硬干——“世事也许如局,人却并非棋子。”
赵不尤一向只依理行事,并不去阿附贵要,他也不信神仙之说,一向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理。做事只要是自己认准了是好的和善的就努力去践行,至于别人赞赏与否并不是主要考虑的事情。
他觉得做事只要抛开善恶成见,摒弃得失之念,自然然,活泼泼,本心自会呈现。内心的安宁、敞亮、和暖、生机是他追求的。
好友田况曾经问他是否相信“世事如局人如棋”,他的回答是:“世事也许如局,人却并非棋子。”他接着说:
“出身、禀赋、天分,甚至生死、寿夭、贫富、贵贱,或许都有命,都是局。而且,除开天命之局,更有人为之局。因此,世事如局说得至少不错。但是,人却不像棋子,棋子被执局者放到哪里,便只能在哪里。人却有取舍、进退,大局虽难改,己命却能择……”
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气使得赵不尤做事情多了几分执着和拼命的劲头。
他调查“梅船案”收到了官方的警告,家人被威胁,自己也时刻面临着危险,但他觉得这个案件牵涉到的人太多,好多无辜的人死于其中,所以以一种斗争到底的决心坚持把案件查了下去。
当然在查案过程中他也调动了自己非凡的智慧,有时候采用迂回的手段,虚虚实实,最终与其他“四绝”合力把幕后的主使找了出来。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拼命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拼命硬干,对抗权贵,挑战不可能,他成功了。而做这一切,只是为天下苍生计。
③为民请命——“陛下爱苍生,则苍生爱陛下。”
随着“梅船案”的侦破,幕后的大boss皇帝宋徽宗登场了。皇帝召见了“五绝”,在与皇帝的对话中赵不尤时时处处都想着为天下苍生考虑。
皇帝显然特别得意他自己由梅花天衍局而设计的“梅船案”,等着赵不尤等人的夸赞。可是赵不尤首先就指出他的策划中暗藏祸患。稍有不慎,一旦泄露,必将招来邻敌之怨,恐反致不测之祸。
并且反对皇帝以谋略治国,他指出治国要以道不以谋,并以六国灭亡的教训来论证自己观点。
并指出方腊东南兴乱,其罪虽当诛,其情则可恕,因为皇帝不顾百姓的死活才导致了百姓的反抗。他认为:“可罪者不在民,而在政。”
其他“四绝” 也纷纷进言,只说得皇帝面色沉暗。赵不尤接着指出:百官佞上,朝政壅蔽。国库丰足,皆是盘剥百姓而来。
皇上对于因自己谋划的“梅船案”导致很多无辜的人枉死辩解说:
谋大事者必捐小节,朕一举解五困,一朝得永宁,赔几条性命,又有何惜?”
赵不尤引用孟子的话——“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指出:“发心于义,则归于义;发心于仁,则归于仁。陛下忍于杀,则苍生亦忍于杀。”
他接着引用墨子的话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
“墨子云:‘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此人若危及天下,杀之可也。仁者却只敢言存天下,不敢道利天下。若道利字,处处皆有利,少一人便少一张口,便可为天下省一人饭食,如此,人人皆可杀,杀之皆有利,以利治国,实乃以利乱国、以私害民。”
只说得官家面色泛青,怒瞪着五人,最后答应设局成功后严惩草菅人命的官员。
他用一生浩然正气,为民请命,虽然以一己之力无法扶大厦于将倾,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微薄之力为国家,为苍生计的精神却如明灯,照耀古今。
④舍身求法——“以我心灯一盏,照他长夜寒天。”
太平何须壮士勇?岁寒才见松柏心。在国家危难时,方显出赵不尤们的英雄本色。
面对危局,他觉得徒忧无益,不如尽力做好手边事,对得起己心。
他极力劝说皇帝能够把百姓的生死放在首位,被无视后,局势一度恶化,北宋走到穷途末路。
面对金人的侵犯,他带领一帮人组成敢死队去与金人肉搏战,成功阻挡了金人的第一拨进攻。
但乱世,危局,皇帝不作为,臣子没担当,偌大一个国家呼啦啦倒下了时,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无力回天的,最终赵不尤只能看着北宋的都城被金人的铁蹄踏过。
《清明上河图密码6》的结尾,赵不尤烧了一个“家”字,长叹一声,慨然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唯愿后世天子,既承天命,便该秉持公心,担起天责。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民伤己更伤,民安己始安。”
天下为公,是赵不尤的人生理想,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小说到此结束了,但历史上赵不尤确有其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宋史》卷二百四十七中第六篇列传便是《赵不尤传》,书中写到:他跟随岳飞平定贼寇。岳飞死后,秦桧夺了他的兵权,他被遣派到横州,最后死在那里。
他为那个朝代战斗到了最后,“以我心灯一盏,照他长夜寒天”,只可惜那个时代负了他。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