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 杷

作者: 晓地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6-04 15:04 被阅读0次

                    枇  杷

        前几天有朋友送来一萝苏州吴县的东山白沙枇杷,见了好生的欢喜,也弥足的珍贵。为了感谢她所送来的枇杷,我在朋友圈上,马上就发了一条短信以示谢意地说;琵琶收到,视之垂涎欲滴,嗅之果香弥漫,食之甘味鲜美,可视,可嗅,可食,谢谢!不料就有其他的朋友给予了指正地说;此“枇杷”非那“琵琶”也。对于这一朋友的指正,为了表示尊重,我也只能用现行的流行语“呵呵”二字来回应了。

        年轻的时候,我去过苏州吴县的东山和西山,也见过吴县的东山和西山的枇杷,当然也就吃过所谓的“皮白肉黄”的白沙枇杷和所谓的“皮肉均黄”的红沙枇杷了。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前后,正是枇杷大量应市的季节。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五月正是枇杷黄金的收获时节。假如用诗人斯文的语言来形容枇杷,那就是“树繁碧玉叶,柯叠黃金丸”了。也难怪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在此创作了不少累累金果的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画就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枇杷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是多么有动态的形容。

        我们也都知道,枇杷是初冬开花,也就是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时开放出那白洁如玉的花朵。所以就被人们称之为“枇杷晚翠”,也就被人们形容为“虽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矣”的美誉。

        其实,枇杷原产地就在中国,是妥妥的华夏的植物,栽种的历史也非常的悠久,至少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吧。有诗为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滿林”的诗句,来形容当时枇杷种植的盛况。江南民间也有“夏月枇杷黄似橘”的美好的赞誉。更绝的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亦曾有“客来茶罢空无有,枇杷微黄尚代酸”的诗句,来形容他的待人的做客之道。

        那我又是如何把“枇杷”混写成了“琵琶”了呢?据考证,古时有一位绍兴秀才收到一萝从苏州的吴县洞庭山带来的枇杷,真的是喜出望外。见其形略长,皮略带有芝麻斑点而肉软厚实,水分多,入口又鲜甜,更是手舞足蹈了。但一看礼帖上却写的是“琵琶”二字,立刻就捧腹大笑,立即就挥笔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打油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丝管尽开花,此秀才虽意在是讥讽,那讥讽得也就够阴的了吧。也据考证,把“枇杷”写作成“琵琶”也不无道理。翻阅古典书籍,枇杷得名就同琵琶有关。如宋代的古籍中就有把枇杷的名称是由于它的树叶形状很像是琵琶的这一说法。所以我用“呵呵”二字去搪塞他人,尽管是不太礼貌,也算是自圆其说,说得过去吧。

        所以有哲人常常在讲,于一滴水中见大海,于一粒沙中见宇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这一些难免错写的字词,真的就没有了文化,真的就与文化无关了?唉唉,人年纪大了起来,总喜欢去较真,去表白。也总喜欢去怀旧,去记忆。如果真能找个对象,找个知己,讲讲往事,讲讲身边的轶事。去温温旧有的梦魇,去习习旧有的性灵,就细微之处见全面,就涉笔之处见成趣,实在也算是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件乐事。

        这个季节吃枇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枇 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uy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