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课程是关于父母之爱的。在这节课中,我发现自己对父母之爱的认识不够深刻。
父母之爱指向分离
父母之爱指向分离,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父母是要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的。而未来的分离,需要孩子独立地在人世间生活。他需要有健全的人格,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自律......他不需要迎合父母的喜好,也不需要依赖父母。
而反思我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替他制定好时间表,监督、催促他完成作业。我还在包办很多事,包括陪着他一起上网课等。这些其实是不利于他发展独立的人格的。我给他带来了更多的不自信。
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支配人类心理活动的两个原则是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唯乐原则是获得幻想中的快乐。而唯实原则是从幻想转向实际。我觉得唯乐原则有些及时行乐的感觉。而唯实原则则要求我们延迟满足。
父母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克服唯乐原则,而转向唯实原则。但是,当孩子不愿做作业,只想玩游戏时,父母到底该如何教育呢?父母要怎么把握好分寸呢?
管教三原则
-
爱的调节
这条原则的前提是,父母很爱孩子,孩子也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爱。当孩子做错事时比如打父母,父母要明确地表示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很伤心。孩子会因为在意父母的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我的孩子在父母限制他玩游戏或看电视时,也会打父母。我每次声色俱厉地说他,发现没什么效果。下次,也许可以明确地跟他说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表现得非常伤心。 -
不否认孩子的欲望,不剥夺孩子的快乐
孩子大多数时候受唯乐原则的支配,比如爱吃糖和零食,爱玩游戏看电视等。有时,我会指责他没完没了地玩。其实,这是对他欲望的否定。我应该接纳他的欲望是正常的,并且引导他正确地处理这些欲望。比如,我们一起制定了每周玩一次游戏的规则。但是他经常不遵守,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上周,我们尝试让他玩了一天游戏。虽然他觉得玩一天比较痛苦,但事后还是有很大的游戏瘾。在他自律性没那么好时,我还是需要监督他遵守规则。并且在他做得好时,鼓励他。
如果完全不让孩子玩游戏也不现实。现在的孩子们,通过游戏社交。他们在学校里会经常谈论游戏,如果完全不玩的话,和同学们没什么共同语言。如果强行压制他的游戏欲望,当他有机会离开父母的视线,就会报复性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社群里的一位妈妈面对爱玩游戏的孩子,也曾经束手无策。但后来,她帮助孩子制定了未来做游戏设计师的目标。孩子的内驱力越来越强,开始发现学习的乐趣了。而我还没找到能激发孩子的目标。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也许他的内心还没成长到这一步。
- 保持稳定的标准,言行一致
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想要孩子爱看书,自己就要多在孩子面前看书。我也曾经觉得以身作则不管用,因为我觉得自己很爱学习和读书,而孩子为什么就是没有受到感染呢?后来,我才意识到,我在孩子面前很少看书,大多数时候都在刷手机。所以,为了管好孩子,我们父母首先要按照制定的规则去践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
总之,父母之爱是要帮助孩子克服唯乐原则,使用唯实原则,成长为独立、自律的人。父母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有朝一日成功地与父母分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