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爬楼去办公室的时候,遇到一个女生蜷缩着身体,双臂环着自己在烟味挤走了灯光的昏暗楼道里绝望的哭着。许是没想到会有人来,我的脚步声惊得她抬起了埋在膝间的头,一脸不好意思的望着我。我像忘记了原本的步伐一样,呆呆的望着她,看到了一年前同样在楼梯间环抱哭泣以为能抵御一切的自己。稳了稳神,我递给她半包纸,我们素未谋面,这么做实在唐突,但眼前的她就像打开我对往昔困苦记忆封印的咒语。她强忍泪水扯出一抹艰难的微笑给我,我知道,那微笑已承载太多的苦涩,下一秒就会被泪水洗净,于是报以微笑后我头也不回的走了。下午的思绪全是她,在一个阳光没心没肺明媚着的慵懒午后大多数人已经计划着周末,而她又是为什么在哭呢?答案无从而知。有些遗憾走之前没有跟她说:没关系,想哭就哭吧。
一碗碗浓鸡汤总是想让我们相信生活充满了真善美;我的逗亲故总会在地铁扶梯的摄像头前提醒我保持微笑;城市的某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也充斥着“笑一笑,十年少”的人生箴言。这么不知疲倦的提醒我们要笑,也许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大笑的理由,但是这也是在刻意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也许只需要一个理由我们就会放声痛哭。哭和笑都是情绪的原始表现,为什么哭这么不被人接受。那些但凡提及的人就像犯了什么禁忌一样,接着就被打上一个羞耻的标签。
小时候犯了错会哭,但总会被告知“别哭了,不许哭。”如果不能及时止住泪水继续任由眼泪奔腾,那就像又犯了一个不能轻易原谅的错误一样,必须停止哭泣。再大一点对哭就有了新定义:软弱。犯了错不许哭!考试考不好不许哭!受了委屈不许哭!失恋不许哭!工作不顺不许哭!不管你怎么样反正就是不许哭,因为不哭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坚强的普世实用主义标准。但是谁又能真的不哭呢?昏暗的楼道,清晨的街道小巷,始发末班的车上,一个人的宿舍,狂风呼啸的屋顶……你知道你脚下的路曾被多少泪水滋润过吗?但为什么哭就这么见不得人,这么不能言说呢?
我们会在众人面前肆意大笑但却不会纵声哭泣,于是众人就觉得你是坚强的,就连你也这么觉得,于是慢慢的你残忍的收起了脆弱和释放的权利,你以为不哭就是冷静,就是成熟,但其实只是压抑人性,非人的折磨自己。曾经有次哭泣,前任陪在身边对我说“别哭了,哭了就不好看了”,我知道他是好心劝慰,但我更知道了原来在亲密的恋人面前也不能哭泣。慢慢的哭泣之后我会有一种“是不是又做错了、哭了是不是就不懂事了”的心理负担,现在想想明明已经伤心欲绝,却还要背负这样的心理负担,我们活的真是压抑呀。
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在不会说话之前我们就用哭表达着情绪,累了可以哭,饿了可以哭,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就必须慢慢符合一种社会标准,社会可以接受满足它标准的哭,但其他个人化的哭,不好意思请停止。甚至哭会被看做是弱者的标志,很多新闻报道中受苦受难的人总是饱含泪水,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绷着脸、咬着牙、抬起头让眼泪往心里流。但这是对悲伤合理表达的抹杀,应该算得上一种暴力!其实哭不是示弱,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强者不是不哭泣,他强是因为能接受软弱的自己。想哭就哭吧,反正我家爸爸几次让我到一边哭一会儿去的效果都很好,哭过就放下,汇聚力量走下面的路就好,不要去纠结眼泪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眼泪没什么深刻的意义,它只是舒缓你的糟糕情绪,冲刷掉你那个当下的悲伤。
亲故们,不要捆绑哭泣和脆弱,它只是单纯的释放。就像对每一个曾趴在我肩头哭泣的人说的那样“没事,哭吧。真的没什么的”别压制了情绪难为了自己。也谢谢每一个曾承载过我眼泪的肩膀,谢谢你们曾接受了一个我都不敢接受的自己。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年最少要哭4次,否则不利于健康。亲故们你们达标了吗?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阳木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