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婚姻,心理学家研究得如此透彻!

婚姻,心理学家研究得如此透彻!

作者: 海岸线心理刘亿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11:04 被阅读0次

    ——四个关键的婚姻维系理论

    少不更事的爱情,或许可以缘起缘灭;但是婚姻,在踌躇多时之后,我们是否还能真正选择一个可以伴随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有没有什么关键的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去留?在开始讨论究竟是什么会影响婚姻的生灭之前,蔻姨先带听众先简单回顾四个婚姻维系的重要理论:

    (1)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关系是一种需求交换的过程。我们从彼此身上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也给出了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段关系才得以维系。在这当中,我们依赖彼此的部分变多了、我们需要频繁的联络彼此、寻求安慰和协助──换言之,当这层依赖渐渐消失,关系也一步一步走向崩离。

    是什么让这层依赖消失?又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决定离开? 心理学家指出,有吸引力、道德约束、以及更好的对象等三个因素将决定他是留或是走。

    正因为你原先期待从这段关系里面得到许多,他的去留就影响你更多。期待与依赖,本来就是休戚与共;相反地,当一方不在怀抱着任何期待,这份感情也往往命在旦夕。当然,爱并不是全部──至少在婚姻里面是这样。

    当一个人不再对这段关系抱有依恋,还是可能走不了,这就是所谓的怨偶难离。

    (2) 行为理论

    前面的理论将焦点放在「关系的拉力与推力」,另一派主张行为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更重要的是你跟他相处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很难想像一段争吵不断的关系能够长久维系,事实上,这些冲突、谩骂、处罚的确会让人对这段关系失望,进而产生更多负面行为,灾厄相生,恶性循环。

    其实,对于事件的诠释、归因可能比事件本身更重要。心理学家指出,如果我们将伴侣的错误行为内归因( 反正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早就不在乎我很久了),或是把好事外归因 (唉,突然送花献殷勤一定是有鬼,不知道又做错什么事情了!),这样的关系通常比较不幸福。他对你的好,你必须能「看得到」,而且也觉得他这样的好是发自内心的,两人的关系才能有所进展。

    (3) 危机理论

    婚姻毕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双方的原生家庭、孩子、原先的经济基础都很重要。心理学家的危机理论主张,虽然推力、拉力、冲突、归因都很重要,「处理和因应」却更为重要。

    有些家庭有更好的抗压性 (例如孩子比较好带、有很多亲友帮忙、伴侣的EQ很高等等)、双方的父母有更多资源来面对压力、问题与危机,这个家庭就更可能「存活」下去。相反地,有些公婆**惯将小事化大、大事爆炸,或是看待危机的方式与子女不同,这个危机不但无法变成转机,还可能变成更大的危机。

    另外,我们常常忽略的事情是:回应危机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我们得考虑在危机爆发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家庭里面的成员怎么做、是否有一些原因造成当下的局面。

    (4) 脆弱─压力适应模式

    讲了这么多复杂的理论,有没有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呢?脆弱─压力适应模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两个人在婚姻里面究竟快不快乐、能不能度过各种难关,其实是压力与双方的抗压性,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脆弱的关系禁不起轻微的压力,坚韧的婚姻却可以调适各种冲突,影响关系满意度──当然这也关系到两人的婚姻是否能继续维系。

    这不是废话吗?问题是,什么样的关系比较坚强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比较能够稳定地走下去呢?婚姻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有三大因素主导这个关系的存活率:身家背景、个人特质与相处关系。

    一、身家背景

    世界上有些「预期值」之类的东西,婚姻也是一样的。你一个月领22k或是42k、结婚之前是否跟对方睡过、有没有读大学、爸妈是否离过婚等等,都跟你的离婚率有关。真的吗?或许你曾听过「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婚比初婚的离婚率高上一倍」、「太年轻结婚很容易离婚」等等流言,不过社会心理学家们通常会建议你:别太早下结论。

    (1) 离婚的性别差异

    其实,关于离婚,男女之间的确有些不同──对离婚原因的诠释。离婚的太太比较常提到情绪因素,如对方人格有问题、酗酒、或是虐待自己,先生则常提到外在因素、或自己的负面行为。所以说,女性若能掌控得了自己的情绪,绝壁万能啊。

    所以很多男人在离婚之后,还是不知道太太为什么不要他了。唉,男性对于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是比木头还迟钝。

    (2) 爱情与面包:收入、工作和离婚有关?

    没有错,曾有心理学家发现越穷的夫妻越容易离婚,但是后来又发现了,在控制了教育水平与种族因素之后,这个效果消失了。

    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这对夫妻赚多少钱,而是太太比先生多赚多少钱。如果太太的薪水拿来支付家里面一半以上的开销,比起那些「平付」或是「靠老公」的家庭更容易离婚。蔻姨默默说一句,男强女弱模式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欢迎把这段话复制给另一半看。

    所以,我们也不难想像老公失业的家庭离婚率也较高。同时研究指出,经济水平高的家庭会花多一点时间讨论相处方式、家中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等等;但倘若你家连饭都吃不饱,光是老公酗酒与孩子的学费都吵不完了,哪有时间讨论什么自我成长、沟通模式?

    如果你家有孩子,但你的工作却常常日夜颠倒,那么这样的「非同步性」也会提高你离婚的风险。

    (3)婚前试爱:同居比较容易离婚吗?

    大量研究显示,结婚前有同居经验的人满意度比较低,离婚风险比较高─可是,案情并不单纯。

    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子后,同居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同居经验,而是婚前你睡过多少人,还有他是不是你未来的另一半。研究发现,如果你同居的对象就是之后结婚的对象,离婚率其实并没有比较高。

    当然,也有人说:「那是因为同居的人『在一起比较久』,爱的感觉慢慢消失了,所以才会比较容易离婚嘛!」──只是这样的说法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支持。在考虑了交往时间的因素之后,有同居经验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离婚。

    (4) 孩子可以拯救婚姻?

    从古至今,从后宫系列到花系列,我们常看到女方用孩子保住婚姻,留住男人的心,这招真的有用吗?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这得看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如你想像的,「先上车后补票」的婚姻通常比较容易离婚,不过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结果。但至少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婚后生小孩可以巩固婚姻,有些国外研究甚至发现生男孩比生女孩有效。

    (5) 年龄不是问题?结婚时的年龄跟离婚率有关?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太早结婚,还搞不懂爱是什么、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做承诺,应该很难幸福长久─真的吗?

    或许更重要的不是两个人几岁结婚,而是夫妻差几岁。心理学家发现,年龄差越多的人,关系满意度越低。不过,究竟是老夫少妻比较容易离婚,还是老妻少夫呢?西方的研究显示,先生比太太长三岁更容易离婚,老妻少夫(或夫妻同岁)则没有效果─不过,在华人文化中,先生通常不是都比太太大个几岁吗?所以对这点我比较持保留态度。

    6) 读书,有效吗?教育程度与离婚率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如果自幼家贫,读书真能扭转机运,嫁得如意郎君吗?关于这个问题,案情复杂非常,且听专家娓娓道来。

    首先,心理学家的确发现,教育水平越高的离婚风险越低,反而没读什么书的人,前四年的离婚率比较高。

    但奇怪地是,研究确实发现高学历女性反而比没读什么书的女性容易离婚──且慢!这是要逼死谁?如果妳已经念到研究所,先别急着去办休学,其实还是有救的──找一个和自己相仿的「高知识份子」就可以了。研究显示,真正与离婚率有关的的其实是「夫妻的教育水平差距」,不同教育程度的夫妻,离婚率如下:太太读的书比先生多最容易离婚,夫妻差不多多次之,先生读的书比太太多最不容易离婚。

    (7) 七年之痒是真的吗?结婚时间与离婚率

    一般来说,中外的研究均显示婚后三年是离婚风险最高的时候,随着结婚越久,离婚率反而渐渐下降。事实上,根据美国国家中心1991年的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离婚发生在结婚后五年之内。毕竟在这段日子里,双方必须协调、处理彼此的差异、做角色的调整、和对方原生家庭互动等等,这些对与新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根据前面谈到的社会交换理论,随着结婚越久,离开婚姻的成本越大,要走也变得相对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妳常常听到人说「不合的话,早点离一离比较稳当」。

    附带提一点,就离婚原因上,早离婚的人通常都是说对伴侣看法的改变,说对方和自己个性根本不合等等;晚些才离婚的人,则大多说自己是源于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家庭的冲突、或是外遇。

    (8) 离婚会遗传吗?爸妈离婚率与自己离婚率的关系

    出生在婚姻不幸家庭的孩子,就比较难拥有幸福吗?答案大抵是肯定的,不过还是看双亲是什么时候离婚的。

    研究指出,双方的爸妈都离婚,比单方爸妈离婚的夫妻,更难维持婚姻。尤其是在孩子还小时就离婚,伤害更大;父母离婚若发生在孩子12岁以下,孩子长大后也会离婚的机率增加了60%,如果是发生在孩子年龄13至19岁,则增加了23%。但如果父母在小孩20岁以后离婚,小孩未来离婚的机率反而会降低20%。

    其实我们应该在乎的不是离婚会不会遗传,而是离婚「为什么」会遗传。心理学家指出,离婚家庭的孩子可能学到较差的人际冲突处理行为,所以长大后也容易离婚。幸好,与父母亲密一些,可以缓解这个悲剧造成的负面效果。

    二、个人特质的影响

    在离婚的众多研究当中,最大手笔的应该算是同卵双胞胎调查了,他们发现,离婚真的是会遗传的!除了先前提到的家庭因素会影响之外,离婚风险的基因与人格因素,有将近30%(女性)~42%(男性)的遗传率。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嫁不对人」是真的,某些人的确比另外一些人难相处,「个性不合」也的确是那些离婚者最常指出的离婚原因。只是,那些人是「错的人」吗?

    (1) 天使与魔鬼:人格特质的影响力

    有一种「魔鬼特质」,在各项心理学、恋爱与婚姻研究中大多扮演着讨人厌的角色──神经质。这种人常常经历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尴尬,愤怒,内疚,常常猜东疑西、紧张兮兮,和他们在一起像是被监视一样。几项纵贯研究都指出神经质与跟离婚率有关(包括**同居伴侣)。

    毕竟我们很难跟一个一天到晚发牢骚、生、哭泣、担心、猜疑的人在一起。但也有研究发现,跟神经质的伴侣在一起,虽然必定不会快乐,但却不一定会离婚。也就是说,神经质与离婚与否无关。不过,神经质的人的确比较容易放弃经营关系。

    相反地,有没有所谓的「天使特质」呢?过去的研究,结果并不稳定。有些研究发现,和温柔、无私、温暖的人在一起,比较不容易离婚,但也有研究指出,这些人格因素与离婚的相关并不明显。整体来说,人格与离婚率的关系,过去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类是会适应的动物─不论是好的或是坏的。如果将时间纳入考量,新婚时的危险因子(如焦虑、易怒、过度谨慎)在结婚较久之后,就渐渐变得「不那么危险」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神经质的确是相对稳定的危险因子。

    4) 少一根筋的人比较专情?自我监控的角色

    最后一个离婚危险因子是Snyder提出的「自我监控」,在说明它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测验。下面两种描述,哪一个比较像你呢?

    A.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希望在别人面前呈现出好的样子,有时候会顺应他人的看法,维持场面的和谐,甚至掩藏自己真正的意见或想法。我常常会假装开心、说没关系,但是心里其实不是很舒服。

    B.很多人说我是少一根筋的人。我说话满直接的,常常会不小心就伤害到别人,当然有时候也会害到自己。基本上,在不同的场合、不同人面前,我的表现、说的话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我就是我。

    如果粗略的划分的话,选A的人属于「高自我监控者」,而选B的人则是「低自我监控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离婚经验的人通常是「高自我监控者」,而不曾离婚的**多是「低自我监控者」。奇怪了,为什么跟一个木头在一起反而不容易离婚? 心理学家在这里总结了两个解释:

    (a) 或许是因为不够敏感,一般来说,低自我监控者比较满意他们的婚姻。

    (b) 正因为他们太木头了、太不会看别人脸色了,不太可能找到小三、小四等其他「替代对象」。

    三、相处关系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说明一些难移的本性,有没有一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如果我自幼单亲、家境清寒、又因为误打误撞先上车后补票,我的老公就是爱喝酒、整天神经兮兮怀疑我出去跟别人约会…像这样聚集众多离婚危险因子于一身的婚姻,究竟还有没有救?还是干脆离一离,砍掉重练算了?

    倘若你真的如此悲剧,几乎所有研究恋爱跟婚姻的心理学家都会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虽然许多基因、个性、背景等「预设值」都跟离婚率有关系,但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相处」的过程。

    是的,「互动」永远比「事件本身」重要。例如,虽然外遇总是居离婚原因的冠军宝座,但是在外遇之前,一定发生了某些互动,让这段爱无法再延续。下面是心理学家根据过去研究所归结出来的相处关键:

    (1) 满意度与依赖感

    虽然大量的研究均显示,婚姻满意度可以预测离婚率,用膝盖想也知道满意自己婚姻的人比较不容易离婚,但这之中还藏着三个秘密。

    首先,「这对夫妻快乐吗?」虽然重要,但是「谁比较快乐」也很重要。只有在「丈夫比他的妻子不快乐」时离婚率会升高,而「妻子比她们的丈夫不快乐」的离婚的风险,和「夫妻双方都快乐」差不多─毕竟大多数的老婆,都比老公来得不快乐。这并不是说女人比较不快乐,或许可以说是「女性对于关系的变化比较敏感」,或是「太太比先生更能容忍不愉快」。

    再者,我们同样必须把「时间」加进来考量。结婚前几年,有没有更好的对象(alternative)往往可以预测你会不会跟他离婚;但结婚久了以后,重要的是在这关系里面你是否真感到快乐。

    (2) 互动方式

    好吧,来谈点开心的。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增进两人之间的关系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花点时间在一起。一般来说,越常花时间相处的夫妻,越不容易离婚。

    关于婚姻互动和品质,最经典的是婚姻研究大师Joho Gottman在湖畔小屋进行的观察实验了。他和他的伙伴邀请夫妻到他的实验室里面,聊聊他们相处的时候遭逢到的一些问题,再请专家观察他们的互动方式,利用「夫妻互动速评系统」进行分类。他们进行了许多项研究,区分出两种伴侣:

    (a) 调整型伴侣:这些夫妻在对谈中并不是没有出现争吵或意见不合,但是正向的话语、行为、幽默远超过这些负面的行为。他们会试着去调整彼此之间的沟通模式。

    (b) 非调整型伴侣:这群夫妻常出现防卫、固执、生气、退缩、甚至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对谈过程中很少呈现出享受或快乐的感觉。在研究中,这些伴侣也比其他人更容易离婚。

    问题是,快乐怎么来?在一段亲密关系里面,大多数的快乐都是源于伴侣的支持。


    (来自公众号:ChloeRadio,标题有改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婚姻,心理学家研究得如此透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xc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