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作者是枝裕和,日本当代电影大师,其电影的题材大多切入家庭情感和社会人文,本书也有同名电影上映。作者写这本《步履不停》的初衷正是源于对于母亲过世的自责和回忆引发的叙述。
作者用平实的语调,略显啰嗦的叙述,回忆了七年前的一天家庭聚会发生的事。横山良多在大哥忌日的当天,带着妻子和继子初次回父母家,姐姐千波一家也回来了,想在父母家建造房子一同居住。那些做饭、游戏、谈话、扫墓的点点滴滴,看似细小琐碎,却在多年以后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美好。那些亲人间的隔阂、怨恨,总在很久之后才发现那些不曾表露的关心,从而悔恨不已。
父子之间永远不可能亲密无间,因为同样地感情内敛、不善表达。父亲是一个严肃古板的传统男人,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哪怕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明明想出来和子女见面,偏偏要找个借口才肯走出来。
父亲视工作为人生的一切,他甚至觉得不这么想的男人是没有价值的。显然,良多并不符合他的标准。每次见面父亲总会问:“工作如何?能糊口吗?”这句话仿佛是在指责良多生活的不成功。而良多也说“就因为是父子啊,打死我也不想跟那个人说我失业了”,因为不肯被父亲看轻。
因为大哥的优秀,良多认为父亲对大哥寄予了全部的期望,而对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父子之间的对话也经常无话可说。父亲为找话题讨论棒球比赛,却不知道儿子早就不喜欢看了。儿子想要解释油画修补工作,父亲也兴趣了了。
祖孙三代的海边散步对彼此的关系有所缓解,但还是来不及啊,有些话需要说,有些事需要做,有些人需要陪伴,不能等。
母亲的爱就是事无巨细的。母亲无条件的爱着儿子,关心他的工作、他的婚姻、甚至他的牙齿,向儿媳展示儿子的相片和童年的记忆,其实是炫耀吧。在母亲患病神志不清的时候,仍然记挂着儿子去看牙医。
母亲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着市侩的刻薄和自私。对寿司店主的挑剔、对父亲的抱怨、对儿媳的不满、对被救者的痛恨,但母亲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总觉得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母亲对大哥的爱近乎偏执,大哥纯平因为救人不幸离世,他的房间十五年没有变化,母亲会在做饭的时候突然说纯平最喜欢吃,会回忆小时候他的故事。母亲总怀疑大哥死后变成了纹黄蝶,当真有一只蝴蝶摇摇晃晃地飞过茶几上方,停在佛龛前大哥遗照的相框上面,她说“你看……果然是纯平”。
母亲整日为家操劳,但母亲在世时,她的一举一动,都只让良多觉得她好施小惠而心烦。当母亲得病后,才感到母亲存在的意义,连母亲的插花干枯也舍不得扔掉。
母亲是书中最有血有肉的形象,想着她为大家炸天妇罗、做白玉团子、为大哥的墓碑浇水、看着一只蝴蝶哀伤的那些画面,体会一个母亲的欢喜和哀伤,而经常独自沉浸在音乐中的母亲,谁又知道心里藏着怎样的秘密啊!
“我”,家中次子,自小就生活在优秀的哥哥的阴影下,人到中年、失业,优柔寡断。他讨厌门前长长的上坡路、讨厌家中难以忍受的炎热、也怨恨着父母的偏心、恼怒着自己的失败,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家庭的束缚。
但当父母相继辞世,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到最后才后悔,没有和父亲去看足球,也一次都没让母亲坐过自己的车,而且再也无法挽回。
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走,但那也只是“迟早”,我们无法具体地想象失去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我们明明知道他们慢慢走向衰老,却只能手足无措地看着,无能为力。
父母啊,对孩子总是满怀期待,孩子呢,却总是在想着离开父母的约束,不断的渐行渐远,总以为父母会一直在原地守候,当回头时,早已找寻不到。
所谓珍惜眼前的道理谁都知道,多少人能做到?所谓感悟生活的话谁都会说,但浮躁的心总在拼命的奔跑。所以啊,那些唠叨、关心、挂念,那些饭菜、水果、花草里的爱,只有在很久之后才会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却再也不见。所以啊,有些事情,我们总是在不停的错过又不停的后悔。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也许这就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