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益百分团队的张老师时常会说一句话:“不想着奋斗,来深圳是搞卧底的吗?”。这话特别接地气!诚然,作为创业之都,早在我来到这里以前,就听说过深圳是个遍地洒满黄金的地方,只要我们愿意弯下腰去捡。所以我想,和我一样带着淘金梦来到深圳的人并不少。否则一个“卧底”扎堆的城市,不会如此生机勃勃。
众多周知的是,深圳是个金融业极为发达的城市。所以成为金融大鳄,也是我初来深圳时的梦想。
好笑的是,那年我只是一位还未毕业本科生,还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梦想确实很大!
为了梦想,大四那一年,我基本都待在深圳,通过不停实习及应聘,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到银行业。回想起来还蛮激动的,毕竟09年那年金融危机,工作确实不好找。
进入银行后,我被分配到了技术部。这才知道,原来我录入银行的原因是技术部正好缺人,而我是通信工程专业毕业,非常对口。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我深知银行的支柱业务是“存、转、贷”,没在圈内就想迅速成长成大鳄简直天方夜谭。还好我也算是沉得住气的人,工作之余我就开始恶补各类金融知识,开始考证,走上了长达两年的转岗之路。
回想起来,其实并不好受。别人获得销售明星荣誉的时候,我在看书;别人斩获一大笔业务的时候,我还在看书。两年时间过去了,我依然在技术部门,没能顺利转岗到业务条线。
正当我焦虑感渐浓时,交通银行公开招聘储蓄柜员,我想这可能是个机会,至少和“支付、结算”挂上钩了。所以选择离开了前东家,来到交通银行,和2011届毕业生一起进入柜面,从零开始。
多亏前期积攒的金融理论基础还算扎实,很快我就经历了对公前台、个贷经理,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公司客户经理条线。在长达4年的公司客户经理实践中我收获满满。大平台的缘故,我所掌握的业务知识非常全面。不知天高地厚的得瑟下,大概率能超越大部分同期毕业的小伙伴。
是的,7年时间的沉潜,金融大鳄的梦想这才算是终于出发了。
回想起那段日子,还蛮感慨。作为有梦想的人群,其实很容易犯两个错误:过分的犹豫、过多的幻想,延误了起跑时间;过量的焦虑、过分的急躁,阻碍了奔跑速度。
在益百分这一轻创业项目的平台上,这两种错误呈现得更为明显。
作为有梦想的深圳人,想在工作之余有一份不影响主业的副业,为现有生活锦上添花,是主流思想。但受深圳速度的影响,餐馆、酒吧、少儿培训机构、奶茶店等资产和时间占用极大的项目,一般人无法介入。所以,作为轻创业项目的益百分脱颖而出。
但我们在开启这份轻创业之前,可能会纠结,甚至思考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别人会不会看不起我;把益生菌往微生物博士级别方向去研究;做不成功的话怎么办……
这些坑我如数家珍,因为自己也曾踩过。
刚开启益百分时,我特别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发第一条朋友圈时,把手机放在洗手间四个小时不敢看。等我拿起来看的时候,意外的发现满屏的关心和鼓励,甚至有咨询项目的追梦人;在开启益百分事业之前,我还买了知网的账号,看了差不多300篇关于益生菌的论文,结果发现用处不大。其实只要看看那么多医生也在兼职,产品就可以放心了,他们一定专业过我。作为经销商,我们只要关注客群在哪里就足够了;而关于做不成功怎么办?又不是大几亿的投资,不成功就不成功呗。但那么多人都成功了,我也不是智商低很多,也不是缺胳膊少腿,为啥我就不能成功呢。
所以,想象力是把双刃剑。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同样可能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在正式开启益百分项目之后,我们往往又很急。发了两天的朋友圈,发现居然还没卖货,就紧张了,觉得货不好卖;分享了几个人,发现大家都不知道啥叫益生菌,就觉得这个项目没前途了;做了一个月,觉得离数万的月收入遥遥无期,就觉得那些月收入高的人一定是资源好,而自己并没有人脉。
突然发现,“犹豫不决”和“急于求成”这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劲敌,其实只隔着一个巴掌。反手为云,覆手即为雨。
从小我们就懂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愚公移山”、“水滴石穿”、“铁杵磨成绣花针”…就是说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积累,而“点石成金”只能出现在神话故事中。
质变源于量变。只有持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每天进步一点点。才会在未来,遇见那个完全未曾想象过的自己。
这些简单的道理其实都懂,但置身现实时,往往我们会自乱阵脚。
如果问我为何能在一年内建立200多人的益百分团队,拿到我期望的结果。
我只能回答,益百分这个极为简单的项目,根本不用什么牛逼、高大上的创新方法,光凭“有效的坚持”就能脱颖而出。所以它最大的风险,只能是自己早早的放弃了。
而不仅是益百分,任何项目均如此。
“梦想要大,但请沉得住气。”
以上,与所有创业者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86447/b05f627a7255049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