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是在所有原创者头顶盘旋不去的阴霾。
苏轼的作品就曾被盗版商盯住不放,东坡先生为此颇为苦恼:“某方病市人逐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
原创与盗版的战争可以说旷日持久,输多胜少,有史记载的盗版官司甚至从唐代就开始了。想想文人们笔耕不辍,不计年月终于完稿付梓,稿费还没揣热乎呢,就发现市面上全是粗制滥造的翻印,你说气不气。而不管是无力的威胁“敢有翻刻,千里必究”,还是恶毒的咒骂“翻此版者,即我子孙”,都止不住这股歪风。
这股歪风从古吹到今,从雕版印刷的麻沙纸古书到我们童年路边散发着刺鼻气味的书店,再到八九十年代天桥上一排排字迹模糊的光碟。多年来盗版者一直趴在原创者的身上吸血,前仆后继,屡禁不止,一个盗版者倒下了,更多的盗版者出现了。
20世纪后期的唱片行业,曾经盛极一时,最辉煌的时候,一张专辑卖出上百万销量都不是什么问题。可惜如今唱片行业繁华落尽,沉寂在了历史长河中,唱片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更像是某种过去年代的浮光掠影,遥远、朦胧又透着点悲情。它的没落,深究里面的原因,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音乐是最后一击,盗版则是纠缠始终的阴影。

20世纪末,互联网轰轰烈烈地登场,带来了颠覆性的社会变革,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爆炸一样的信息。网络上出产了数以亿万计的内容,带来的还有愈演愈烈的盗版,猖獗的偷盗者甚至到了无所不盗的程度。网络成为盗版的重灾区,流传的破解版软件能在搜索引擎上翻出好几页,盗版音乐、盗版小说和电影资源更是比比皆是。
所有靠内容吃饭的产物都逃不脱盗版的撕咬,它就像潜伏在混沌深水里的鳄鱼,冷不丁就会冲上来咬一口。2010年之后,在线教育逐渐兴起。2016年,“知识付费”概念出世,我们正式进入知识付费时代。对在线教育这个内容为王的新兴行业来说,盗版问题无疑十分棘手。

2017年新东方在线状告51Talk侵权,纠缠了两年;沪江也曾两度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著作权。这些在线教育的巨头面对盗版尚且左支右绌,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才能求一个结果,可见盗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伤害。
虽然近几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国家的政策管控渐渐完善,人们的正版意识也逐渐觉醒,但就算社会治安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防盗门也还是要装的。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在源头拒绝盗版,岂不是一劳永逸?
盗版主要是通过下载、盗链、录屏这三种手段获取课程视频,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防下载、防盗链、防录屏。我们以因酷时代为例,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
分片混淆加密机制:这种技术手段严格来说并不是防下载,事实上下载是防不住的,毕竟用户观看视频的时候,就是边缓存边播放。分片加密的目的在于视频就算下载了也不能正常播放。把视频切成若干小片段,每一片都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这样即使能下载,也是一个个的小片段,而且还需要复杂的解密工作。
对播放器做域名限制:播放器做域名限制是指,设定允许观看视频的域名。例如,设定视频只能在域名lalaedu.com下观看,被域名inxedu.com调用了也不能正常播放的,从而达到防盗链的效果。
用户ID跑马灯功能:防录屏是最难的,再厉害的技术也阻止不了人家架个三脚架拿个摄像机对着自己的电脑屏幕搞枪版。在这个阶段,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内嵌视频水印和LOGO,表明版权,不过盗版商既然干起了盗版,通常不会在意这个。所以还加入了用户ID跑马灯功能,只要录屏就会曝光用户的ID,震慑的力度比较大。
这样三管齐下,尽量用最全面最严格的技术手段保护视频版权。当然了,依靠技术实现完全防盗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无限降低盗版的质量和体验,毕竟现在不是精神资源匮乏的上世纪,人们忍耐度高,看过了高清视频,谁还能接受**画质呢?
虽然防盗的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完善,但盗版的技术也并非停步不前,所以这场战争还远远不到鸣金收兵的时候。就目前来说,盗版仍然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希望未来有一天,世上没有盗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