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就像上帝从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天起,留同时给每个人分发了不同的礼物。
尽管如此,但有时候有很多人的志趣却是相似的。就象我感受史铁生和他那座心中的地坛。
史铁生,在中国文坛,是一个璀璨的名字,他的命运,就象他笔下的地坛。看似残破,却春意盎然,满园都是他曾用心感受过的生命的意蕴,和不断变迁的四季景色。
对比他,我一直曾固执地认为,在生活的体会中,无论是来自于现实,还是发端于文学,我只喜欢在快乐里活着。自己在业余生活里的作品,多与自嘲和快乐有关。
直到今天,听着喜马拉雅富含意韵的诵读,倾听他与母亲,他们与地坛之间,在家和入园两者之间,不断切换的那一幕幕无声却又感人的场景,那夹叙夹议不断递进与强化的追寻与思考,让我听着听着泪水竞一次次浸湿的自己的眼眶。
至此,我才终于明白,人,不知其苦,安知其乐,不知其悲,安知其慈。渐渐的,我终于理解了佛教关于慈悲的真正意涵。一个人,不知慈悲,难得安乐。
至于我从前的那些执着,不过是还从未有过置于感情深处的生命体验。就像史铁生笔下那种孤独,在苍黑树干上一具蝉蜕的那间空屋,多年以来,我竞麻木地淡忘了它的存在。自己固有的认知,其实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自私,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浅薄。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特定方式活着,而史铁生的不同在于,他能在与命运赐予的悲苦挣扎中,渐渐地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沉静下来,去用心地观察、体会和理解,那片荒园中一切众生的来去和悲喜。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用思想赋予他文字的灵光,为与他同样正在经历苦厄与挣扎,彷徨与困惑的人们,在黑暗里之中,在一个人生命思想的最高处,为人们点亮了一簇与众不同光明和焰火。
史铁生,拥有一位慈爱的母亲,他们的家更邻近看似荒疏,其实却是一块很好的园子,地坛。
地坛,象极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看似残缺,向阳而生,实则热烈。园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在这里伴着春秋,以它们特有的生命方式,真切、灵动和热烈地活着。
这一切自然的展现,就像史铁生每天入园寻找自己压下的那一道道车轮印记。又象一位母亲对孩子默默挚爱留下的一重重脚印,在这里密密麻麻交融在一起。
地坛,是历史留下的荒冢和入口,更是一个人来由的所在,精神的依托,思想自由,思考自我和向往阳光的重生所在。
地坛,是一处比史书更为真实更能走入人心的所在。就象至今连绵起伏的群山,断续的长城,广袤的田园,黄色的河水,壶口的清流。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敬畏,给人希望。
人物山川,万千锦绣,开启了文明,更造化了历史。但最终会随着时光的变迁,走进历史,归于沉寂。就象今天的地坛,尽管日月轮转,沧海桑田,仍阻不绝虫鸟的欢歌和沿着苍松古柏直射进来的光线。让人流连,令人缅怀,供人评说,悲喜交加,给人惊奇,让人共勉。
尽管春光日上,素裹田园,斯如逝水,都让人世事如潮,知荣知止,既轻若鸿毛,又重如泰山。
暂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