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在数据库的课上
雪莉死亡的消息一直挂在热搜上,各大公众号上,因为这件事情,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抑郁症的群体。
为什么会抑郁呢?看到了特别喜欢的一个博主发的一段话:
“就是袁大爷让我们吃太饱了,没事 做才会开始思考,才会抑郁。你看我们爸妈那辈抑郁少很多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忙于生计,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要的那么多,他们的目标都是有希望的小目标,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计算着,再过三年可以换个车子,再过五年孩子就可以上班了,再过七年可以攒够买房的钱。他们了解的很少,知道的更少,但就是因为少,目标够简单,他们活的有奔头。没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东西 「浑浑噩噩」的过着几十年就过去了 。
我们这一代人吧,物质上的跨度太快了,但感觉教育不够到位,没人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规划,如何避免焦虑,如何自信的做出选择,甚至,我们不确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当然还有很多外界因素,别人的不切实际的评价,自己身处囹圄的困境……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时候会想,知道的太多是一件坏事吗,好多事情好像看的越通透 ,越觉得像是在看戏一般,不愿意参演到生活的这部戏剧当中去。但有一句话是说:过分的自洽就是对自我的毁坏。一个人如果太沉浸于自我当中的话,往往是自我毁灭的开始。
艺术家必须使自己处于不断思考当中,因为不思考的话就没有创作灵感,可是在生活当中,谁不是一个自己的艺术家呢?缺乏了思考的生活不会很无趣吗?
一切都需要有个度,我并不觉得思考是件坏事,因为不断的思考会让一个人的认知越来越成熟,没有思考的人就像牵线木偶一般,浑浑噩噩终究是走不长远的。就像是初中就退学的一些同学,提前进入了社会生活,提前独立,提前财务自由,可是我并不羡慕他们。
那么这个度是什么呢?就是现实,要立足于现实的思考,要明确自己思考的意义是什么,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向生活向自己做出妥协,因为明天很美好,你要努力地尽可能地让自己奔向明天。总有一天你要稍微的放下自己的信仰,西装革履的迈向格子间,一本正经面带微笑地听着一群人瞎扯。人生到处是假正经,对于很多没有勇气的人来说,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这假正经中的一份子。就是这样,没有办法,总要朝前走。
但并不是意味着你的信仰就消失了,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指引着你,一直是你的底线,底线是不容触犯的。但是得等自己可以自由地掌控生活之后,能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后,信仰才会变得会有话语权。
天有不得不亮的理由。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最后,送给所有任何时候感到不开心的人一句话: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治愈自己。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but you will love it”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5382/f57bc7910b91cb81.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5382/7eeeb715e8568e0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