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曝出两起“打伞门”:
3月14日,广西玉林容县一所中学为迎接前来视察的领导,让数百学生冒雨做操表演,现场领导则打伞观看。校方回应称,打伞因前来视察的老领导身体弱,怕其经受不起风吹雨打。此言论引起舆论一致的谴责与批判,认为这是“官本位至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
5月5日,“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的组照成为微博热搜话题。据悉,该事发生在上海一小学的春游活动中,从网上照片来看,该女老师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行走中,总有一位背着书包、戴红领巾的学生为其打伞。此事刚被曝出之时,也有人指责,“师德沦丧”“特权主义”“官本位”。
不过,随着后续消息传出:该老师平时和学生们关系非常好、是学生主动提出给老师打伞、老师痛哭说,我错了,别攻击孩子……网上声音开始多元,有人表示,这事情很平常,自己小时候经常主动帮老师干活,完全出于感到老师辛苦,帮上忙很开心。但多数声音还是表示,即使孩子自愿,老师也不该接受。东方网评论,莫让“为教师打伞”长成“为领导打伞”;中国教育报评论,尊师爱生应是一种良性互动,但照片中只体现了“尊师”。
网络的曝光和热炒,使该涉事学校及教育局认为此事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当事老师提出严肃批评并处理。对此,红网则刊文称,老师行为固然不妥,但舆论也不应过度放大,当地教育部门更不应该受舆论绑架就处理该老师。
对于该事件,教师群体自身也有很多话说,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呢?就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必过度解读。
“很多学生特别愿意帮老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在做这些的过程中,孩子能体验到快乐,会有成就感。”“这本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表现,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在其博客上这样写道: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我过去三十年的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让学生帮我搬家、和学生一起吃了饭让他们帮我洗碗、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还有老师认为,这是学生懂得关爱别人的表现。“如果将来我的学生们长大了,她们想主动为我撑伞,我一定不会拒绝!如果作为家长,你的孩子为你撑伞,你一定不会拒绝。因为这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去关爱别人、并承担照顾别人的责任。”
另一种观点集中在对教师失去尊重的痛心。“社会给老师的压力太大了,总认为老师职业工作很轻松,一味要求教师。仅凭照片上的某个瞬间就肆意揣测、任意评价,这是不懂教育、不尊重人的表现。”“很痛心!我们不期求全社会尊师重教,但最起码应该给教育留下一片净土。教师也是人!也是有血肉、有感情的人!与其说现在的媒体太可怕,不如说这个盲从、失去判断力、言论没有原则的群体太可怕!”“一个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那么爱孩子,却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领导批评,被网络示众,被‘全民’声讨……我为我们的教师感到一种锥心的痛。”“真不知道,从今以后,那可爱的小男孩和这纯真的女教师如何相处?我无法想象。”
……
透过舆论后期对于两个“打伞门”事件的区别对待,可以感受到公众对于该类事件的关注与批判主要源于对弥漫在校园中的官本位至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不满,期待师生关系回归真正的“平等”。透过教师们的声音,我们感受到的是,教师群体内心对如今网络上过分关注“教师性侵”“殴打学生”“体罚学生”等负面新闻,损害教师整体形象的委屈,对重拾尊师重教传统的期盼,也有对什么才是“现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追问。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公众、舆论是否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的师生自处的空间?或许,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兰品教育舆情研究与分析中心出品,综合澎湃新闻、人民网、新京报及对兰品对部分教育人的采访整理撰写,写于2015年5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