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第二段。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河在古汉语中一般特指黄河,汉就是汉水,这也是《诗经》中就有的用法,两条大河对仗。当然我觉得理解成银河和星汉应该也不算错吧!绿和红都是颜色没什么好说的。雨伯、雷公都是传说中的神仙。
云叆叇,日曈曚。叆叇形容云彩厚而密的样子,曈曚是形容太阳初升渐渐明亮的样子,这两个词现在不常用。蜡屐,木屐在现在人的生活中已经难得一见了,《世说新语•雅量篇》中提到阮孚喜欢收集木屐,有人拜访他时,恰逢阮自己给木屐打蜡,还感叹说:“这辈子剩下的时间,不知还能穿几双木屐。”神色悠闲豁达。作为对比的对象,有个祖约的名士也爱收藏,他喜好收藏财物,有次客人拜访时,祖也正在整理收藏,看到客人来了,赶快把没整理好的两个小箱子挡在身后,神情有些忐忑不安。这故事显示了阮孚的雅量。我印象中关于木屐的诗句有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李白的“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比较长,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捜索吧!渔篷是有篷的渔船。
过天星似箭,划过夜空的流星象箭一般,魄,是指月亮被自身遮掩的阴影部分。古人认为月亮的圆缺是月亮上的蟾蜍吞吐造成的,吐魄月就是刚被吐出的新月。
驿旅客逢梅子雨,奔波在路上的行人又碰上连绵的雨天,心情郁闷。池亭人挹藕花风,在池塘边凉亭赏荷花的人却采到一阵香风,心情舒畅,对比强烈。王老师有提到宋•欧阳修的《过张至秘校庄》田家何所乐,籉笠日相亲。桑条起蚕事,菖叶候耕辰。望岁占风色,宽徭知政仁。樵渔逐晚浦,鸡犬隔前村。泉溜塍间动,山田树杪分。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有客问行路,呼童惊候门。焚鱼酌白醴,但坐且懽忻。
最后一联,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取意很明显是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