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binder机制

binder机制

作者: 寂静台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3:37 被阅读0次

    (转)https://blog.csdn.net/superjunjin/article/details/80181873

    1、什么是Binder

    1. 直观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它继承了IBinder接口
    2. 从IPC角度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Binder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的物理设备,它的设备驱动是/dev/binder,该通信方式在linux中没有
    3. 从Android Framework角度来说,Binder是ServiceManager连接各种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etc)和相应ManagerService的桥梁
    4. 从Android应用层来说,Binder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的媒介,当你bindService的时候,服务端会返回一个包含了服务端业务调用的Binder对象,通过这个Binder对象,客户端就可以获取服务端提供的服务或者数据,这里的服务包括普通服务和基于AIDL的服务

    2、为什么要使用Binder?

    在传统的Linux上,我们还是有很多选择可以用来实现进程间通信,如管道、消息队列、Socket等。那么Android为什么不使用这些原有的技术,而是要使开发一种新的叫Binder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呢?
    1、性能方面
    在移动设备上(性能受限制的设备,比如要省电),广泛地使用跨进程通信对通信机制的性能有严格的要求,Binder相对出传统的Socket方式,更加高效。Binder数据拷贝只需要一次,而管道、消息队列、Socket都需要2次,共享内存方式一次内存拷贝都不需要,但实现方式又比较复杂。
    2、安全方面
    传统的进程通信方式对于通信双方的身份并没有做出严格的验证,比如Socket通信ip地址是客户端手动填入,很容易进行伪造,而Binder机制从协议本身就支持对通信双方做身份校检,因而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每个进程都会被Android系统分配UID和PID。
    3、从稳定性的角度
    Binder是基于C/S架构的,简单解释下C/S架构,是指客户端(Client)和服务端(Server)组成的架构,Client端有什么需求,直接发送给Server端去完成,架构清晰明朗,Server端与Client端相对独立,稳定性较好;而共享内存实现方式复杂,没有客户与服务端之别, 需要充分考虑到访问临界资源的并发同步问题,否则可能会出现死锁等问题;从这稳定性角度看,Binder架构优越于共享内存。

    3.Binder机制 在Android中的具体实现原理

    image.png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 进程(用户空间)之间的交互 都必须通过Binder(内核空间)驱动(使用 open 和 ioctl文件操作函数),而非直接交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inder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g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