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目击:十一学校为什么》阅读摘抄

《深度目击:十一学校为什么》阅读摘抄

作者: 凡心俗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14:52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深度目击:十一学校为什么》。十一学校,作为中国天花板级的学校,在学生成长、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学习的地方。以下是书中的一些摘抄:

    以学生为中心

    1.学生是整个校园系统的中心。

    2.教育的价值选择: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

    3.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面向个体的教育。

    4.教育工作最大的特征是人对人的影响,结构的改变,教师的改变,我们的努力,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成长。

    5.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的社会化,让儿童在几十年的校园生活里,最大限度认识世界进而认识自我,在进入社会之前,把“人生先活一遍”。

    6.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7.让学生的想法在校园里生长。

    8.课应该千姿百态,多姿多彩,让学生可以选择,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学生都能学有所成,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每一位学生不断成长。

    9.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学生是怎么学的?她们对什么感兴趣?应该从哪里切入?怎么样让学生学得有意思、学得深入,还想持续学?

    10.从教材到课程,意味着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学生。充分考虑学生不同成长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无疑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最大限度的尊重。

    11.每一个兴趣或每一个理想都会带着学生走一段路,使他在这个目标带领下有美好的经历。

    12.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里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

    教师队伍建设

    1.要为教育教学赋能,就要把教师放在驾驶舱位上,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自己的CEO,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每个人都有主动学习的天性,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压抑了这种天性,把一个个有潜力的人变成了平庸的螺丝钉,进而也使整个组织丧失了自主进化的能力。

    3.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来要做些什么,而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将要做的那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里折射和反映出来。

    4.教师要获得专业上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智慧。

    5.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既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灌输,也不能靠自外而内的外力,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和行动中寻求有效的路径。

    课堂与课程

    1.世界不是由学科组成,是由一个个问题,一个个挑战组成。

    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都要作为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深度开发。

    2.以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育人模式的载体。

    3.学习的原点,在于启动自我系统。

    4.学习的目标,要定位于迁移和运用。

    5.制定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迁移运用;意义建构(学习目标不能完全陷入琐碎的知识点中,不能在事实性知识的层面打转,而应该在概念的建构和理解上设计教学。)知识和技能维度(落实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是不仅仅限于此,希望老师走出具体的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联系,找到逻辑,不断抽象,形成学科大概念,通过体验探究,引导学生建构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6.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不外乎两件事,一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评判他为什么这么说(阅读);二是通过文字能够合乎逻辑且艺术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写作)。

    7.新课标强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并且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8.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宗旨,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9.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设计驱动学生学习的真实任务。

    10.以多元化为原则,建立单元学习的评价与保障机制

    11.学习目标顾名思义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为学生制定的目标。

    12.学习目标是向学生传递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并让学生理解她们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

    13.教师始终要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分别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学习之后能够留下什么?

    14.教的逻辑往往从知识体系和知识编排逻辑出发的,故而往往存在一条逻辑链条;而学习者是多元的,不同的学习者对于同样的知识 其构建的逻辑路径是不尽相同乃至完全不一样。

    15.从教到学意味着,突破单一的教材资源,基于学生和学科,构建起丰富多元的资源。

    16.一个量规或评价工具的改进要点,归根到底是能够推动学生更及时、更准确地发现和判断自己的优势之处和提升点,推动学生清楚如何去保持自己的优势和如何改进自己。

    17.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知识有机有序地组织在一起,通过核心任务,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提升素养。

    18.立足真实情境的核心任务,本身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但其往往是相对复杂的,因此设计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台阶,必要时将核心任务适当分解,围绕核心任务设计子任务,让学生感觉到任务虽然充满挑战,但我有能力完成。

    19.学习任务的开发是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一步,一个好的学习任务至少具备真实情境、角色感和对象感、挑战性。

    20.只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知识。

    21.历史不是盲目的背诵,而是学会史料辨析与历史解释的方法。

    课程标准具有高度抽象化和概括化的特征,并不适合于直接交给学生,需要教师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触及的、带有逻辑梯度的以及可以检测的目标。

    22.一个好的量规能让学生明确从哪些维度把任务做得更好,一个好的量规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作品呈现多样性。

    23.学习目标不是简单的课本细化分解,要更加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性。

    24.学习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要具备学科素养培育价值。

    25.跨学科学习活动,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推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6.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不是为了丰富自己。

    27.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的内动力是十分重要的,是真正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

    28.学习是一个长时的过程,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更是一个逐步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9.作业设计一方面要对准目标,对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另一方面也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动学生自我系统。

    30.作业不仅是练习题、学习任务,还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是一种产品,一个创意设计,一份实验报告,一份学习宝典。

    31.学习者要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好的作业任务会促进学生对当前乃至未来的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2.真实、富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是学科素养养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情景化命题就成为测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题型。

    3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粒纽扣,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目击:十一学校为什么》阅读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gvfjtx.html